這個星期五就是為期兩周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的關鍵時刻,全球各國領袖是否能在這個會議中達成解決地球暖化問題的協議,目前大國之間的談判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發展中國家和富裕國家再次為誰應該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支出埋單,以及富裕國家應該為貫徹減排做出怎樣的努力,這兩個主要問題僵持不下。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祕書處執行祕書德波爾(Yvo de Boer)16日表示,目前各方在許多關鍵問題上至今仍未達成共識,大國之間的談判已經陷入僵局。不過德波爾仍對會議有可能取得真正成功,感到樂觀。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發展中國家堅稱最終協議應該是現有「京都議定書」的有效升級版本。「京都議定書」認為減排責任應該由富裕國家承擔,但美國沒有批准「京都議定書」,因而不受其約束。

歐盟則希望出爐一份單一且更為全面的文件;而美國則希望中國等大型新興經濟體也能受到減排目標的約束。

圍繞幫助貧窮國家採用清潔技術、設法減少排放及適應全球變暖的補貼機制問題上的討論,也沒有取得進展。

週三,中國似乎在它是否有權為減排努力得到富裕國家資助的問題上有些許讓步。中國財政部部長助理朱光耀說,中國願意讓更為貧窮的國家優先獲得富裕國家為遏制氣候變化所提供的資金。

不過,他在接受道瓊斯通訊社採訪時說,中國堅持要求富裕國家從現在至2020年,乃至以後將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5-1%用於資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問題。他並未說明北京方面是否堅持中國應該獲得部分資金。

朱光耀重申,中國堅決反對一些國家提出的通過徵收碳關稅來保護本土工業。

朱光耀說﹐有些國家將碳關稅拿到哥本哈根來討論,中國強烈反對這一點;這種關稅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形式之一,誰做此建議最終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美國已經拒絕了富裕國家貢獻最多1% GDP的建議,並表示這種提議「脫離實際」。(http://newtal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