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金融開放,包括MOU及ECFA的簽署被視為利多消息,不過中華信評最新發布的「兩岸金融開放為台灣銀行業者帶來商機,但初期腳步將較為審慎」報告指出,儘管有成長,貢獻度也只有個位數的表現,登陸想要獲利,最快也要等上5年。

兩岸的金融主管機關已於2009年11月簽署了「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MOU)」,該份備忘錄將在2010年1月正式生效。另外,雙方代表亦已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進行協商,且有機會在2010年達成協議,帶動兩岸業務間的進一步交流。

中華信評指出,在兩岸金融MOU與ECFA架構下,台灣銀行業者即將可以直接跨足中國大陸金融市場,不過考量可能面臨的營運風險,我們預期初期的業務擴充步伐可能較為審慎。

根據中華信評對台灣銀行業者在拓展海外業務方面的觀察,這些銀行業者在進行海外擴張計畫的最初幾年,通常會較著重經驗的累積。此外,從已先登陸的台灣壽險業者,對大陸市場一直是採取審慎擴張的策略,這和香港銀行業者在香港特區政府與中國主管機關2004年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後,對進軍大陸銀行市場所採取的模式相似。

中華信評認為,就兩岸金融MOU中對銀行業者的行為仍設有相當多的限制來看,該份MOU生效後對台灣銀行業的海外業務擴張影響,至少在最初幾年當中應屬有限。

此外,台灣銀行業者在提升其於大陸市場的競爭力方面亦面臨阻礙,這除了是因為台灣銀行業者缺乏在大陸承作放款的經驗外,相較於龐大的大陸市場,台灣銀行業者因規模較小而受到的資本限制,以及其在資金調度方面較大陸當地銀行居於劣勢地位等,皆是其面臨的挑戰所在。

中華信評金融服務評等部副總裁張書評表示,在ECFA之後,台資銀行登陸前 3年恐怕很難獲利,最快也要 5年。主因在於台資銀行西進的業務商機來自於大陸台商的企業金融,還無法承作人民幣業務之前,只能進行外匯、以及外幣存放款,服務對象會是以外銷為主的大陸台商;只有等到可以承作人民幣業務之後,服務對象更廣,可以擴及到所有大陸台商,才能逐步帶來利基。

在中華信評的報告中指出,不論是銀行業或是壽險業,在向大陸市場擴展的初期階段,成長率都會較低。

以首家登陸的壽險業者國泰人壽為例,該公司在2005年透過合資企業的方式進入大陸市場,而且截至2009年6月底時,該合資企業在大陸的營運據點已超過32處,保戶數亦在125萬戶以上。不過,國泰人壽2008年的新契約保單業務中,來自大陸營運據點的貢獻比重還不到2%。而以國泰人壽所採取的審慎成長策略來看,中華信評認為,在最初的一、二年,台灣金融業來自大陸業務的營收獲利貢獻,只有個位數的表現。( http://newtalk.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