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評估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利多於弊,但部分勞工會受衝擊。勞委會今天表示,全力捍衛勞工權益,將建議兩岸談判ECFA時,一併洽談緊急防衛機制,減低衝擊。

勞委會委託學者評估在東協加3(中國、韓國、日本)成型下,兩岸未簽署、簽署等4種情境外的靜態模擬評估,指台灣簽署ECFA正面效應大於負面,但並非有利無害,不管哪一種情境,都會有部分職業類別受衝擊。

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表示,有關ECFA對各職業別的產業衝擊,「目前僅供參考」,因為兩岸還沒簽署ECFA,有關ECFA對產業的衝擊都只停留在模擬階段。不過,他強調,若未來確定部分產業確實受到衝擊,經濟部、勞委會就會介入評估,沒有競爭力的產業、勞工,會協助轉型、轉業。競爭力不足的產業,則協助提升其競爭力。

潘世偉說,目前勞委會對各職業別因ECFA受到的衝擊已有腹案,未來首要之務是要避免易受衝擊產業列入ECFA的早期談判清單,讓產業、勞工有轉型、喘息空間,同時擬定10大轉業協助措施,設計臨時工作津貼、生活津貼、搬遷津貼及租屋津貼,依個案評估給予合適津貼以協助受影響勞工轉業、就業。

他還說,不排除建議經濟部進行ECFA談判時,納入WTO(世界貿易組織)許可的緊急防衛機制,要求在特定物品有傾銷或危及本地產業生存時,得採取課徵傾銷稅、暫時停止進口等防衛措施,讓受影響產業有喘息機會。

不過,對於因ECFA受影響產業勞工協助、補貼措施,所需經費不少。潘世偉說,經濟部已編列新台幣350億元預算,將用來補助受影響產業,勞委會盼其中一半用來補貼勞工,不足的部分,勞委會也會爭取編列公務預算因應,但這部分仍待政策決定。

潘世偉強調,ECFA談判還沒開始,目前談對產業勞工的衝擊還太早,「真正產生衝擊,至少要2、3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