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董恆秀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董恆秀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董恆秀:烏克蘭的黑色幽默作家

    新聞 董恆秀:烏克蘭的黑色幽默作家

    2014.03.16 | 16:52

    被西方評論家譽為具杜思妥也夫斯基與卡夫卡之風的烏克蘭小說家安德烈.庫爾科夫(Andrey Kurkov),針對基輔獨立廣場人民革命曾說:「獨立廣場是一所革命學校,裡面有不少瘋狂的人與個性鮮明的人物,不過也有許多人是來這裡鞏固他們的行動。。。這場革命是一種社會爆炸。。。尤努科維奇與其同夥完全跟不上時代,他是烏克蘭史上最被痛恨與最不受外國尊敬的政客。」 庫爾科夫是獨立廣場的常客,同時也是2004年橘色革命的活躍份子。他的積極參與橘色革命導致他的書在俄羅斯銷售跌到谷底,但仍不改其志。 庫爾科夫1961年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在基輔長大,父親是試飛員,母親是醫師,妻子是英國人,育有三個孩子。他對自己的身份認同依次是:歐洲人、烏克蘭人,最後是俄羅斯血統。他從基輔外語學校畢業後,因熟悉日文,服役時KGB要他到該單位當翻譯員,他想辦法抵抗,最後在一間監獄當守衛,擔任守衛期間,寫下五本童書。退役後當過記者與電影攝影師,後來專事寫作。他是烏克蘭有史以來最受歡迎與享負盛譽的作家之一,作品已被翻譯成25國語言。他也是歐洲暢銷作家前十名裡唯一一位俄語作家。 事實上在他被歐洲世界接受前,十五年間收到五百封出版社與雜誌社的拒絕信。從1980年開始寫長篇小說,每寫完一部就寫信給歐洲的出版社,附上自傳與自己英譯小說中的幾章,持續這樣做一直到1997年,共寄給一千家。1997年終於有一家瑞士出版社接受,從此躍上世界級的地位。目前已出版13本小說。 他如何被拒五百次而仍持續不懈地寫呢? 他說:「我確定我是對的。我的手稿不斷被非法複製在全蘇聯境內流傳,也到處受邀演講。」他同時把收到拒絕信視為是未來成功的預兆,一種鍛鍊。「有了拒絕信表示有反饋,雖然這種反饋短期內是負面的,因為毫無反饋更糟糕。」 寫虛構故事的小說家,現實生活也很有故事性。1993年他向基輔的兩個朋友借了15,000美金自費出版花了四年苦心寫的、自己甚為滿意的一部長篇小說《比克佛爾德的世界》與一本童書,分別印行2,500冊與50,000冊。事實上長篇小說原有出版社要出版,約簽了,定金也付了,最後卻不出版,所以就自己出。他不僅自費,還租大卡車,將四百公斤的紙從火車上卸到卡車,同時在基輔鬧街旁兜售自己的書。還好,這部小說被選入俄羅斯文學布克獎名單。 經歷蘇聯解體後社會的混亂與暴力,目睹流氓橫行,政府貪腐黑幫化,走在街上每個人都可能死於暴力,他有幾個朋友就是被黑幫做掉。在這樣的環境生活,他以黑色樂觀自處,黑色樂觀(black optimist)是他的發明。黑色樂觀者就是確定船到橋頭自然直,但不確定船到時他是否存活下來,甚至正在思考樂觀時就吃到一顆子彈。這常是他小說的調性,比方他甚受英美讀者歡迎的小說:《死亡與企鵝》(Death and the Penguin)。 死亡與企鵝,一看到這個小說名稱立刻在我腦中升起黑白兩個顏色,嚴寒逼來。不過又帶有喜感,好似死亡隨伺在旁,企鵝哲學地走著,思索如何在惡劣環境中求活並有意義。 小說一開始我們就看到一顆石頭在小說主角維克多(Viktor)的腳邊著地,他在回家的路上,兩個遊手好閒的人向他丟石頭尋開心,終於回到家,開燈,沒電。黑暗中他聽到企鵝米沙不急不徐的腳步聲向他走來。 基輔動物園沒錢養動物,請市民領養,他前去,回來時身旁多了一隻國王企鵝,他跟牠取名米沙。女友離維克多而去一個禮拜後,米沙就跟他住,他們已相處一年多。企鵝米沙有自己的孤單,因此一個人與一隻企鵝的相處給人相互依賴的印象多於親暱。 一隻應在極地生活的企鵝,卻困在公寓裡,牠如何能不憂鬱呢?想想看牠一身的裝備都是為了極地生活,沒了冰天雪地,卻每天都要穿雪衣,不憂鬱也會躁鬱! 三十好幾的維克多,喜歡寫作,希望自己是成功的小說家,但寫出來的東西總是介於報刊文章與雜文之間,或許短篇故事可以寫得好,不過常常是太短,很快就斷氣。 有一天他接到一通電話,是當地首都新聞報的總編要見他,跟他要了地址派專車來接,他到了總編的辦公室。一陣寒暄,又是白蘭地又是咖啡後,總編說: 「這是極高機密。我們在尋找寫訃文的高手,簡潔的大師,下手活潑、簡練、出其不意。你明白嗎?由你起頭,為議員、流氓,還有文化人士寫訃文,當他們還活著。不過我要的是把這些死者寫得像是他們第一次躍然紙上。你寫的故事告訴我你就是我要找的人。」 起薪是300塊,不用自己的名字,署名「一群友人」。維克多接下這份差事。 他寫得有口碑,連黑道都有門路找上他要他代寫訃文。有一天一個也叫米沙的男人來按門鈴,從此黑道的陰影隨行。這個米沙甚至把他的女兒桑雅丟給他,從此失蹤。維克多是個逆來順受的人,大好人一個,但沒什麼表情,像企鵝。 他為活人寫訃文,訃文一上報,被寫的人就死於非命。維克多察覺到自己身不由己地被捲入某種大陰謀,但他不能問,因為被總編告知,他一旦知道真相就沒命。故事要看到最後才知道這樣一個以文字維生的善良男子的結局。 當然讀者看完小說知道真相後,還是可以繼續過自己的生活。閱讀這本小說的樂趣之一是會一頁一頁地翻下去,然後就看完了。它迥非我們所知的那種大部頭的俄羅斯文學,而是以輕快、簡練的筆觸,面無表情的黑色幽默把我們帶進烏克蘭酒精、幫派、死亡與荒謬的氛圍與情境。 從《死亡與企鵝》,就可知道庫爾科夫的黑色樂觀實踐,社會是大染缸,黑色是人必須面對的顏色,但怎樣堅持去尋找微微星光來生活,這是任何善質的人的願望。這部以寫訃文為生帶出的情節就很有幽暗幽默氣氛,恍如電影情節。 現在烏克蘭遭受俄羅斯像幫派老大強要吞下克理米亞的衝擊,全國人民義憤之餘,除了找國際支援,更須要寫訃文的精神,也就是面對危險,生活還是要過,道理也要講,玩笑也要開。庫爾科夫寫作之路堪稱坎坷但終於實踐成功,他帶出來的烏克蘭黑色幽默正是目前苦難的烏克蘭所需要的,也值得包含台灣在內追求自由民主未竟的其他國家學習。 烏克蘭民族詩人謝甫琴科兩百週年紀念剛過,庫爾科夫正與之遙相呼應,為烏克蘭也為人類自由尋找生命之途。作家的精神價值在此。
  • 民粹搞政變?烏克蘭獨立廣場革命真相

    新聞 民粹搞政變?烏克蘭獨立廣場革命真相

    2014.03.06 | 12:43

    獲獎暢銷書Bloodlands: Europe Between Hitler and Stalin的作者,專研現代東歐政治史耶魯大學歷史教授史奈德(Timothy Snyder),在紐約時報書評的一篇專文揭露宣傳煙幕下烏克蘭獨立廣場革命的真相。他說,引發革命之火的是一位勇敢、卓越的調查記者,他是穆斯林、阿富汗人,叫穆斯塔法.納耶姆(Mustafa Nayem)。他在社交媒體呼籲學生與年輕人到獨立廣場(Maidan)集合支持親歐的選擇。Maidan是阿拉伯文。 史奈德表示,這是一場典型平民反貪腐暴政的革命,不是俄羅斯與許多英美媒體所稱,由國族主義者、法西斯主義者,甚至是納粹所掀起的一場政變。但俄羅斯則以右翼殺手趕走民選總統,以及保護俄羅斯僑民之名出兵佔領克里米亞機場與政府機構。 他指出,在獨立廣場抗議期間,當鎮暴警察毆打學生時,正是許多「阿富汗人」前來保護他們。這些「阿富汗人」是1979年被派往侵略阿富汗的前蘇聯紅軍的烏克蘭老兵,他們來到獨立廣場保護自己的子弟,並非如許多媒體所稱是極右派份子打前鋒。 到了年底,抗議人數已達數百萬。新年開始,為數眾多的南部穆斯林遊行到首都基輔。基輔的猶太代表是幾個大型抗議組織的負責人,而負責設立熱線協尋失蹤親友的是爭取同性戀權益活躍份子。部分在醫院擔任警衛防止警察將傷患擄走的是年輕的女性主義者。 史奈德表示,俄羅斯媒體對內宣稱示威行動是同性戀者進行大規模謀叛的一環,而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政權則對鎮暴警察進行洗腦,讓他們以為反對派是被更大的猶太謀叛集團牽著鼻子走。兩個政權對世界則一致宣稱抗爭者是納粹。而西方世界似乎無人對此一矛盾有所察覺。 文章指出,當鎮暴警察開始鎮壓並射殺民眾,首位喪命者是亞美尼亞人,第二位是白俄羅斯人。二月十八日進行大規模鎮壓,包括狙擊手在屋頂上居高臨下射殺抗議民眾。將近百位年輕人失去生命。其中有烏克蘭天主教大學年輕講師Bohdan Solchanyk,來自東烏克蘭操俄語的環保人士Yevhen Kotlyov,還有一位參與抗議的俄羅斯籍公民也不幸喪生。 另外一群俄羅斯無政府主義者也前來與此地的無政府主義者並肩作戰,至少兩位人士遭射殺身亡。猶太人死亡更多,曾在阿富汗作戰的一位猶太前紅軍Alexander Scherbatyuk隕命於狙擊手,也有來自烏克蘭波蘭少數族群一位波蘭裔人死亡。 史奈德說,這是一場由穆斯林引發的平民革命,死亡者包括烏克蘭人、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亞美尼亞人、波蘭人與猶太人,由此可以看出抗議民眾的多元與包容。 他也認為,抗議人士打死不退、堅守獨立廣場的勇氣是革命成功的關鍵。當鎮暴警察潰散,總統落跑,權力則轉移到由反對派與亞努科維奇政黨裡持異議的國會議員組成的過半數國會。改革第一步是修憲,五月進行總統改選。 史奈德抨擊說,雖然如此,不實宣傳依舊繼續進行。亞努科維奇在俄羅斯錄製的影帶上宣稱他是納粹政變的受害者。俄羅斯當局依舊宣稱極端份子掌權,烏克蘭的俄羅斯人安全受威脅。他說,的確,憲政轉移的一些細節可以再討論,不過指控這是一場右翼份子的政變則全然是無稽之談。 他指出,烏克蘭極右派在這場革命確實扮演要角。他們走向拒馬是為了將自己從這個政權裡解放,他們過去也是這個政權的重要堡壘。亞努科維奇政權採用離間手段,以打擊中間偏右,支持拉攏反對派裡的極右派鞏固政權,同時關押合法政黨的反對派人士,最著名的是季莫申科,如此就能將民主視同遊戲,僅他與極右派是玩家。 史奈德在文中指出,極右派政黨叫Svoboda, 在此種情境下壯大,不過並未大到可以在民主選舉裡挑戰亞努科維奇政權。透過這樣的手法,亞努科維奇可以告訴易受騙的西方人士,他是兩者之中最佳選擇。事實上極右派本身在鬧家變,革命期間,年輕黨員反抗黨的領導,出生入死,為本身的理念或為營救他人而喪命。進入後革命時期,這些年輕人將可能選出新的領導人。根據民調,現任領導支持度極低,若參選總統,很難當選。 激進派裡可以取代Svoboda 的是右派,一個極右組織裡的團體。該團體公開承認其目標不在於迎向歐洲的未來,而是反對所有外國勢力的國族革命。史奈德說,長期而言,這是個要密切觀察的團體。不過目前其領導者行事相當謹慎,在與猶太人和俄羅斯人談話時皆強調他們的目標是政治,非族群或種族。「我們可以看到革命後,基輔的地鐵照常行駛,亞努科維奇奢華的總統官邸並未遭掠奪,而是成了光觀景點。」 過渡政府並非由右派,或甚至是由來自國族主義抬頭的西烏克蘭的人組成。國會議長兼代理總統是來自烏克蘭東南部的一位浸信會的傳教士。若說這是一場政變,則政 變的人成功掌權通常都會將自己的人安插到部會的重要職位,不過我們看到過渡政府的部會是由專業人士與講俄語的人領導。代理內政部長是亞美尼亞與俄羅斯混血。代理國防部長是吉普賽人出身。 臨時政府已由國會選出的新政府取代,方向大致與臨時政府一致。新首相是一位講俄語保守的技術官僚。兩位參選五月總統選舉的主要候選人都講俄語。可能當選下任總統的克里茲科(Vitali Klitschko)是前蘇聯的一位將軍之子,也是著名的重量級拳擊手。烏克蘭語說得不靈光,也不是烏克蘭國族主義者。 史奈德說,將平民革命說成國族主義者搞政變,讓俄羅斯有借口出兵干預烏克蘭,目前在克里米亞上演的正是如此。「革命發生以來我們一直將其視為是法西斯發動的政變,因而為戰爭鋪了路。只要我們希望和平與民主,我們就必須開始端正視聽。」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 中國軍援佤聯軍  緬甸成美中對峙戰場

    新聞 中國軍援佤聯軍 緬甸成美中對峙戰場

    2013.06.18 | 15:06

    美國重返亞洲,美中對立深化與競爭白熱化,受衝擊的不僅台灣,還有緬甸。緬甸報導與研究權威,瑞典記者林特(Bertil Linter)在線上亞洲時報的一篇專文指出,緬甸成為美中強權對峙的戰場。 自2011年緬甸現任總統登盛對西方做出一些和解動作後,美國隨即大動作改善兩國政經、軍事關係,包括國務卿希拉蕊與總統歐巴馬先後到訪,並首度在今年2月邀請緬甸軍方代表以觀察員身份參加由美泰主導的金色眼鏡蛇軍事演習。 記者林特在2011年獨家取得緬甸軍方流出的內部文件,該文件談到國家的危機與緊急狀況,起於中國正以經濟力接管緬甸,並著手以政治力加以控制,緬甸處在失去獨立的危險,解除這樣的危機,有必要與西方接觸。 緬甸政府在2011年9月決定中止由中國主導在克欽邦境內的松密大壩建造工程,該工程將淹沒600平方公里的林地,遷移數千個世居該地區的居民,完成後將提供該水壩百分之九十的發電給中國。該計畫引發大規模抗議運動,而從維基解密文件所透露,位於仰光的美國使館暗中支持、資助抗議活動。 對中國而言,緬甸具有經濟與戰略的樞紐重要性。除了松密大壩計畫,中國亦有其他水力發電計畫,與銅、稀土等礦產的開發。緬甸是中國西南幾個被陸地包圍省分的重要貿易出口。中國正在建造天然氣與油管線,以強化自孟加拉灣與中東進口的能源,這些管線將通過具有潛在戰略地位咽喉點的麻六甲海峽。換言之,中國不可能將緬甸拱手給美國。 也因此,中國對緬甸大玩複雜的外交遊戲。 沿著中緬邊界區活動的佤聯軍(the United Wa State Army, UWSA),自2012年開始接受中國軍火商各種不同的軍火供應。種類從攻擊步槍、機槍、小型火箭發射器、HN-5系列便攜式防空導彈「紅纓」系列肩射防空飛彈系統,乃至PTL-02型六輪「輪式突擊砲」(輪型驅逐戰車),以及其他被認出是中國製造的四輪ZFB-05裝甲戰鬥車,不一而足。 4月29日出版的詹氏防衛週刊更指出,中國另供應佤聯軍幾架配有TY-90空對空飛彈的Mi-17中型運輸直升機。 中國此一作為,使得佤聯軍成為人民解放軍的延伸。 除了支持佤聯軍,中國亦涉入克欽獨立軍與緬甸政府和解過程。對於克欽獨立軍亟需有第三方在場,中國巧妙運用其作為槓桿的作用。 中國軍援瓦聯軍,將使得緬甸軍方三思對佤聯軍開戰,同時此舉也在提醒緬甸政府,中國是緬甸的比鄰,而美國遠在西方。中國有方法干預緬甸內部衝突,若緬甸與美國走得太近,中國絕對有能力對緬甸施加強大壓力。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 破天荒的鏡頭  小雪鴞游泳過河

    新聞 破天荒的鏡頭 小雪鴞游泳過河

    2012.10.18 | 19:09

    生活在北極圈凍土苔原地帶的稀有鳥類雪鴞(snowy owls),站立時身長約60公分,展開雙翼加上身長則約150公分。冬季向南遷移至加拿大、北歐和美國西北部與阿拉斯加等地,大約在北緯50度以北的區域覓食和過冬。 雪鴞在每年的5月至9月間開始進入繁殖期,其90%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旅鼠(lemmings),偶爾也會捕食其他小型動物或田地裏的野鵝。1997年被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中的稀有鳥類。 在嚴酷氣候下生存,雪鴞必須把握82天的夏季日光,成功哺育雛鳥,直到牠們能夠展翅飛翔。 THIRTEEN攝影團隊歷盡千辛萬苦與夏蚊洶湧的攻擊,記錄了一對正在繁殖的雪鴞日常生活。這一家有五個新生命報到,不過由於今年旅鼠數量少,雪鴞爸爸縱然每天辛苦捕獵,仍不足以餵養這麼多張口,牠們必須遷移到獵物比較多的地方。因為這個遷徙,攝影團隊意外捕捉到稀有、珍貴的鏡頭,是記錄雪鴞影片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鏡頭讓我們看到羽翼未豐的小雪鴞搖搖擺擺步行穿過苔原,來臨到一條河,怎麼辦?要是翅膀長好一飛就過,可是還沒豐滿到底要怎麼過?雪鴞爸爸和媽媽在對岸為牠加油打氣,牠鼓起勇氣涉下水,在水裡努力了一下又害怕地游回來。站在岸邊看著河水,此時一對鴨子嫻熟地戲水而過,牠看了之後比較有概念,加上生存力量激起勇氣,而牠的弟弟妹妹也都在看,為了做個好榜樣,於是再次跳下水,振翅划水,一口氣游到對岸! 完整的紀錄片將在10月24日美國公共電視首播。
  • 神勇歐巴桑  竟喝令大黑熊:給我滾開

    新聞 神勇歐巴桑 竟喝令大黑熊:給我滾開

    2012.10.10 | 15:51

    秋高氣爽、水聲潺潺、鳥聲啁啾,散步著詩意的大黑熊,從花園蕩到門廊的台階,心思還在舔著昨晚的美夢。冷不妨地迎面射來嚴厲的行軍命令,啊,是女聲! 「立刻給我下去!滾開!走!滾開!不要再回來!」 (落荒而逃?!啊,我是一隻威風凜凜行走荒野的大黑熊,這個歐巴桑竟然像馴獸師對我下命令!就是不能浪漫,一浪漫猛然撞到吼叫聲,就六神無主,忘了自己是一隻毛茸茸的龐然大物!) 這個原來應該對家庭主婦很恐怖的遭遇,結果竟然是大黑熊沒命地逃了。 站穩你的立場,然後加以反擊。這位歐巴桑可以說做到了。 影片是10月1日由網友上傳youtube。
  • 考古驚奇  史前人類就會做動畫

    新聞 考古驚奇 史前人類就會做動畫

    2012.09.21 | 17:38

    一則發現繪製於石器時代洞穴裡的動畫消息似乎未引起台灣媒體的注意。根據美國Orion雜誌最近的轉載,發現壁畫的是考古學家馬克‧阿澤麻(Marc Azéma )與法國藝術家弗勒朗‧里弗(Florent Rivère )。兩人認為,遠在三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藝術家,已知如何在洞穴壁畫中製造動畫效果,藉由類似卡通的繪畫形式,他們在洞穴牆壁上展示了動物奔跑的形態。 這些壁畫使用圖像疊加手法來展現動物奔跑或快速馳騁的景象,此外,還能看出動物搖晃頭部和轉動尾巴的情景。讀者可從阿澤麻製作的影片觀賞到這些精彩的畫面。 石器時代的藝術家藉由疊加動物奔跑的連續圖像產生分割動作的動態畫面,位於法國的拉斯科(Lascaux)洞窟壁畫擁有最多這類疊加圖像的壁畫,約有二十隻動物,主要以馬為主,洞穴上的馬有多個頭部、腿部,還有尾巴。 觀賞洞穴壁畫的動畫效果,需要點上火把,藉由閃爍的火光將動物奔跑的效果表現出來。這種表現方式如同現代攝影機,可說是電影攝影的鼻祖。 阿澤麻與其他考古學家也發現了一些稱為神奇轉盤(thaumatrope)的小轉盤,這些轉盤是舊石器時代的獸骨所刨製而成。神奇轉盤藉由眼睛所產生的幻 覺製造連續動作疊加的效果。神奇轉盤的製作很簡單,在轉盤兩面分別畫上圖像,然後以線繩快速轉動紙片,就有最簡單的動畫。 比方,在拉斯科洞窟發現由獸骨做成的一只神奇轉盤,轉盤一邊畫有母鹿,而另一邊則是母鹿躺著的圖像。阿澤麻與里弗發現,若將轉盤兩邊穿孔,分別繫上線繩,然後加以快速轉動,結果就可以看到兩張圖片的疊加效果,彷彿看到了母鹿從躺著的狀態起身奔跑。 研究人員因此認為:「史前人類預示了視覺的一項基本特徵──視網膜暫留作用。」他們下結論說,舊石器時代的藝術家藉由分割運動圖像在閃爍的火光下呈現出動畫的效果,是最早的電影動畫。 這項人類重要發現已發表在六月的〈古物〉期刊。 影片說明: 第一支影片是由馬克‧阿澤麻製作的「連續動畫:第一個舊石器時代的動畫」 第二支影片是電影斷頭谷裡神奇轉盤場景
  • 藏桌椅於無形  設計師像魔術師

    新聞 藏桌椅於無形 設計師像魔術師

    2012.09.18 | 11:55

    隱形的桌椅?! 四把椅子、一張桌子不使用時幾乎不佔空間!無需折疊,也不需用到複雜的機械操作就可搞定。 設計師奧爾拉‧雷諾茲(Orla Reynolds)以很少的硬件,豐富的創造性思維,做了讓人驚豔的簡潔流暢組合。 所以家具不用買全套 ,只要一個書櫃、一張椅子,或頂多兩個書櫃加8張椅子,就能舒適使用空間。 影片說明:從像積木的置物櫃,抽出椅子、桌子,設計師變化出許多意想不到的使用方法。
  • 富豪主張富人稅太嗆? TED不播引爭議

    新聞 富豪主張富人稅太嗆? TED不播引爭議

    2012.06.14 | 13:35

    尼克‧漢諾爾(Nick Hanauer),這位白手起家曾將自己的網路媒體公司aQuantive以64億美元出售給微軟公司的企業家,在三月一日應TED邀請做了一場主張徵收富人投資稅的演講。不過TED這個以「讓思想長上翅膀」為宗旨的機構,根據National Journal的報導,其高層卻拒絕將他的演講放在網路上分享,認為其言論過於政治化。 這篇演講文於五月十七日在National Journal刊出後,引發軒然大波,各家媒體陸續跟進報導。 TED館長安得森(Chris Anderson) 在其網站回應各方指控說:機構網站首頁每天都被要求貼出演講的留言所淹沒,我們僅貼出真正具有特色的精選。該演講挖掘出真正重要與及時的議題,不過他包裝議題的方式明顯帶有黨派色彩。而且當中的一些論點不具說服力,縱然我們都贊成他整體的立場。安得森同時在其貼文附上漢諾爾演講的連結。 AlterNet新聞網站專文批判 TED,宣稱該機構是有錢人的俱樂部,Hanauer的演說內容讓TED許多會員聽來刺耳,同時該演說也看不出來哪裡有黨派色彩。 漢諾爾演講的重點是,如果富人與企業真的是工作創造者,那麼今天應該是工作機會淹腳目。維持美國富人的低稅率,不會推升經濟成長或降低美國的失業率。並言,中產階級有錢消費商品,經濟就會繁榮,若政府削減中產階級的福利計劃,企業就會受到衝擊。以下是他〈論收入不平等〉的中文翻譯(並附影片): 一個想法如何有力地形塑社會及其政策,令人驚奇。 比方這樣的想法:若富人稅賦提高,創造就業機會將下降。 這個想法為共和黨人所信仰,也甚少受到民主黨人挑戰,並形塑了當今的主要經濟面象。 不過有時我們信以為真的想法是大錯特錯。數千年來人們堅信地球是宇宙中心,實則不然。若有天文學家仍死守此一信念,將做出天文學上一些遭透的事。 同理,政策制訂者若相信富人與企業是「創造工作的人」,因此不應被課稅,也將制訂出同等糟糕的政策。 我創投或幫助不少人創投事業,在初期時會雇用很多人,不過若無人支付得起我們所銷售的,我的事業就做不起來,而所有的工作也將煙消雲散。 這是為何我可以自信地說,富人並不創造工作機會,而企業,不管大或小,也不創造就業。真正使得就業增加的是一種「生活圈」,像是企業與顧客之間的獲利循環(feedback loop)。而只有顧客能啟動此一需求與雇用,增加有效的循環。就此觀之,一位一般的中產階級消費者比像我這樣的資本家,更像是個創造工作的人。 因此當商人將創造就業的功勞往自己身上攬時,就如松鼠將演化的功勞攬為己有。實際情形剛好相反。 任何曾經營事業的人都知道,雇用更多人是資本家最後的手段,只有在顧客增加時,才有增聘人手的需求。就此而言,稱我們是創造工作的人,不僅不正確,也是虛偽的。 這是為什麼我們目前的政策是如此反其道而行。當有一個對富豪給予免稅與最低稅率的稅制時,所有以創造工作之名的措施,皆在讓有錢人更有錢。 自1980年以來美國富豪的股息增加了兩倍多,而有效稅率卻下降近50%。 如果降低富人稅率並讓他們擁有更多財富,可以導致更多的就業,那麼今天應該是工作機會淹腳目,但事實卻是失業與就業不足創新高。 這個想法的另一個嚴重錯誤是,促進偉大經濟的美國超級富豪永遠不夠。像我這樣的人,每年收入是一般美國人數百倍,若無數千倍的話。不過我們並不購買數百倍或數千倍的東西。我家有三輛汽車,不是三千輛。我一年買幾件襯衫與數雙鞋,與一般美國男人無異。也跟大家一樣,偶而與朋友、家人在外用餐。 一個事實是,我無法購買夠多東西以弭補因無數美國人失業或低就業所造成的經濟缺口。他們因失業或低就業而買不起任何新衣、新車、或到餐廳享用美食。這種現象起因於飆升的價格,停滯或下降的薪資。這種現象不僅造成廣大美國家庭消費持續降低,更使多數家庭經濟狀況處於勉強度日邊緣。 這裡有個讓人難以置信的事實。如果今日典型的美國家庭與1980年他們所賺的股息一樣的話,他們將多出25%的收入,一年會多出讓人瞠目的一萬三千美元。如果是這樣的話,經濟會是怎樣的景況? 資本家如我輩者,享有重大特權,因為被視為處於經濟宇宙中心的工作創造者, 同時我們使用的語言和隱喻作為保衛當今社會與經濟配置的公平,昭然若揭。例如,從「工作創造者」(job creator)到「造物主」(The Creator)僅差一小步。我們並非意外選用這個字。稱呼自己是「工作創造者」,僅是誠實承認自己對經濟如何運作以及對地位與特權的主張。 資本家的資本利得、股利與債券利息收入15%的稅率,與一般美國人工作的最高邊際稅率35%,這之中重大的差異就是一種特權,若非帶有造神意味,此特權實在難以自圓其說。 過去三十年來我們採用的是倒退的方式。像我這樣富有的商人並不創造工作,而是由中產階級消費者所啟動的經濟生態循環的一個結果。當他們茁壯,企業就成長並雇用,業主獲利。這就是為何徵收富人投資稅,對於中產階級與富人都大有好處。
  • 美巴關係惡化 中國坐收漁利

    新聞 美巴關係惡化 中國坐收漁利

    2011.12.09 | 15:16

    屢獲殊榮、「60分鐘」資深調查製作人巴里藍多(Barry Lando)在Truthdig撰文分析美國與巴基斯坦關係惡化,中國坐收漁利。   該文首先指出,北約部隊直升機11月26日攻擊巴國西北部阿富汗邊界的兩處軍事檢查哨,造成高達二十八名巴國士兵死亡的事件,讓兩國關係降到冰點,此一發展坐收漁利的將不止塔利班,還有中國。   經過多年與中國的友好,巴基斯坦發現中國可與美國抗衡。換句話說,美國不再是唯一的選擇。務實的中國一向願意與擁有權力者合作。美國和巴基斯坦每次的關係危機都是中國千載難逢的機會。   今年5月2日美國部隊秘密進入巴基斯坦擊斃賓拉登的事件,讓兩國都極為不悅。華府官員暗示巴基斯坦軍方高層窩藏基地組織領導人,憤怒的國會議員要求立即削減援助。就在這個時候,中國外交部一位發言人跳出來為巴基斯坦辯護,宣稱「巴基斯坦政府在反恐上決心堅定、行動有力,對國際反恐的努力作出重要貢獻。美國應該尊重巴基斯坦的主權。」   正當美巴關係持續凝固,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則更加緊密。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在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告訴中國國家廣播電台說,「我們感謝中國在我們有難時都與我們站在一起,中國是真正的朋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患難之交。」而為證明其友誼,中國總理溫家寶宣布,免費提供巴基斯坦50架配備先進航空電子設備的JF - 17戰鬥機。   巴基斯坦核子計劃提供中國機會主義的另一個例子。巴基斯坦秘密發展核武,令美國不滿。而中國卻出售巴基斯坦兩座新的核子反應爐,據說僅作為民用。中國堅持,該交易是用於和平用途。巴基斯坦也迅速指出,美國一直願意原諒主要對手印度也正在發展核武器。   事實上,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巴基斯坦軍事裝備的主要供應商。中巴兩國也簽訂有武器製造合作生產協議,並展開聯合軍事演習。   不過中巴的密切關係超出武器的製造與買賣。當美國將數十億美元用於波斯灣的軍事基地,中國也提供資金建造位於波斯灣附近的瓜達爾港(Gwadar),一座深具軍事價值的深水商港。同樣重要的是,他們還修復一條1300公里長的公路,連接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至中國。瓜達爾聽起來很陌生,但未來的發展將讓人刮目相看。   中巴之間的貿易從2002年的20億美元飆升至2009年的70億美元。兩國希望在2015年達到180億美元。兩國簽訂的協議所要達成的的目標,涵蓋從農業到重機械,太空和上層大氣研究,替代能源計畫,電廠和城市安全。   中國還打算增加在巴基斯坦的投資,從目前每年20億美元到2012年30餘億美元。這是美國每年對巴國經濟援助1.5億美元的兩倍,這些經援用以讓巴基斯坦軍方遵守美國的路線。   事實上,自2001年9月11日,美國已提供巴基斯坦約 200億美元的援助,主要用在軍事,做為巴基斯坦反恐合作的回報。不過此一援助對防止兩國關係災難性的惡化起不了大作用。   中巴擁有的共同利益甚於美巴共同利益。展望未來,巴基斯坦軍方高層仍視美國在阿富汗的敵人塔利班,為對抗印度的寶貴盟友。一如巴基斯坦,中國視印度為一個要加以騷擾和阻撓的區域性對手。   通過合作,中國和巴基斯坦挑戰的不只是印度,還有美國,進而主張在該地區的霸權。自歐巴馬總統宣布將在澳大利亞駐紮2500名海軍陸戰隊,彰顯美國在太平洋勢力的決心後,雙方密切合作的目標變得更加迫切。   現在中國雄厚的財力使其也能採取美國在富裕時期的援外方式。比方,巴基斯坦2010年夏季遭遇超大洪災後,中國宣布其有史以來最大的人道主義援助計劃,其中包括2億5000萬美元的捐款。外加4億美元的貸款,用以幫助巴基斯坦解決水災造成的財務衝擊,10萬美元的現金津貼補助無家可歸的人。   作為這個新的水乳交融政策的一部分,中國在未來三年提供500所大學獎學金給巴基斯坦學生,實施計畫的重點擺在巴國學校沒有教授的技術專長領域。兩國還將交換高中學生、青年企業家和社會志願工作者。與此同時,中國醫師也被派遣到巴國為1,000名失明患者進行白內障手術。   這種努力顯然有成效。事實證明,巴基斯坦現在也為中國拉攏勢力。紐約時報今年稍早的一則報導說:   根據阿富汗官員的說法,巴基斯坦官員4月16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一個具里程碑意義的會議,建議阿富汗領導人,他們也需要多注意崛起的中國,而不是一味緊緊跟隨美國。   而這一切都是在11月26日災難事件前發生的事。
  • 股市操盤手想趁衰退大撈  實話影片爆紅

    新聞 股市操盤手想趁衰退大撈 實話影片爆紅

    2011.09.28 | 10:18

    儘管目前外界預期歐債有解,歐美股都大漲,不過,BBC9月26日晨間新聞上,操盤手羅斯坦尼(Allesio Rastani)一席坦白的驚人之語,讓主持的記者下巴差點掉下來。一般投資人不知道誰可相信,但他說的話很真實,雖然仍是一副華爾街圈內人的嘴臉,但其他圈內人不會像他這樣把內情說得如此坦白。這支僅3分29秒的影片也在網路上爆紅。 這則新聞在BBC快訊中的標題是: Trader Tells BBC That Goldman Sachs Rules the World and the Stock Market is "Toast"。後來標題則改為:Trader on the BBC says Eurozone Market will crash。 羅斯坦尼談話的主要內容是:歐元區的經濟將崩潰,賺大錢的機構像避險基金,不會理會歐元區的抒困計畫,他們會把資金移到安全的地方,比如購買國債、30年國庫券、美金。 主持人問他,如何讓投資人更有信心?他說,作為一個操盤手,他並不在乎政府如何整頓經濟,他只要從這場經濟衰退大賺一筆。過去這三年來他每晚都在夢想經濟衰退這一天的到來,現在終於夢想成真。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不單只是股市崩盤,還有一群人已佈局好進場狙擊,大賺一筆。 他最後對投資人的建言是,此一經濟危機就像癌症,如果你只是坐等希望危機早日解除,那只會讓癌細胞擴大,一切就來不及了。他說,現在不是一廂情願認為政府會加以收拾的時候。統治這個世界的不是政府,是高盛。高盛不在乎抒困方案。 他說,在不到12個月內,數百萬人的存款將消失,而這只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