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朱,父親的家鄉在河北昌平,明皇帝陵寢十三陵就在昌平。我不知道這血緣跟明皇室是否有關係?但對我來說血緣、臍帶不是根;植物的根在土裡,我的根在我腳下這片土地。不過父親生於昌平,所以明代歷史我是多認識了些,有一段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二十萬大軍遭蒙古軍殲滅,之後的「北京保衛戰」,之於現在的台灣民主保衛戰有些啟示。最欣賞的是于謙這位才子、名將、忠臣。
明代「北京保衛戰」,年輕的明英宗剛親政,就聽信宦官煽惑御駕親征,在宦官王振的胡亂指揮下,土木堡慘敗,英宗被俘。亡國危難之際,唯于謙一人支身力抗徐有貞等人之自棄長江以北盡速遷都,此投降論類似今天國民黨人退守IPAC等外交戰場,動不動就抬出,別防觸怒中國;于謙主張立新君代宗,號召天下勤王,力抗瓦剌要脅,代宗就任後,任命于為兵部尚書,負責「北京保衛戰」,軍民一心,力挽狂瀾,成功擊敗蒙古軍。卻因違逆代宗心意,于當然知道英若回來對自己不利,仍為了國家大局,多次力陳代宗,費心周旋,將英宗贖回;奪門之變後,代宗下台,太上皇英宗復位,立即殺了名臣于謙。
可嘆,英宗再復位後,這位延續大明王朝一九五年的英烈于謙,竟遭徐有貞等奸佞讒言而枉死,連劊仔手都因良心不安而自盡。錦衣衛抄家時,潸然淚下,家如此破敗,竟然乾淨至此。誰是英烈?于謙!徐有貞?
反問問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妳去祭拜投共叛徒吳石,配合近日王滬寧推動的學習「吳石精神」,居心何在?誰是英烈?國共內戰戰死者?徐蚌會戰戰死的四十五萬英靈?還是盜軍機給周恩來的吳石?而國民黨的信徒,分不出來敵人是誰?支持與中共統戰站一線的黨主席,試問處死吳石的是蔣介石,蔣地下有知,作何感?
于謙於斬首前寫下一首詩『石灰吟』,透見閃耀崇高的格局、人格。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出等閒
焚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代這段被經保衛戰的歷史給台灣人什麼啟示?北京保衛戰全民一心,誓死抗敵,保住當時危傾的大明王朝;台灣人團結就能守衛民主台灣,但若忠、奸不分,讓那些奸佞、背骨仔、變色龍,能在台灣活躍,煽惑投降論,挖台灣牆角,就是台灣之恥!
文/朱孟庠 李登輝基金會前副秘書長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