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說結論,來強調本篇文章,讓大家知道知道問題有多嚴重!
「哪怕陸配是強烈反共、堅守中華民國,也不該讓他擔任台灣公務人員職位,除非他已是共產黨必殺名單。」
近期藍營立委推動修法,主張讓未放棄中國國籍的陸配,依然能擔任我國公務人員。這項提案讓社會有些震動...也可能大多數人早就麻木,也讓長年捍衛國家安全的制度基石的人的努力白費。
原先依照現行法規,不僅中國籍人士不得擔任公職,包括美、日、英等,皆依法受限。
這是主權國家最基本的安全底線,也是我國制度行之有年的常識。然而,此次修法卻等於要求中華民國替中國籍人士另開後門、放寬防線。
台灣人不能假裝不知道——兩岸不是一般國與國之間的正常競爭,而是面對一個明確、具體、且公開宣示要「消滅中華民國」的政權。我方若在這種情況下主動撤除制度防線,豈非等同自己拆除堡壘?更令注意這件事人吐槽的是,提案者動輒把制度限制說成對陸配「刁難」,彷彿國安規範不是為了捍衛國家,而是阻擋特定群體。如此論述,不僅忽略台灣身處的現實,更讓人錯覺國家原則必須向政治需求讓步。
不過我相信大多數的藍白粉,還真的持續在假裝不知道,甚至還在努力的把所有過錯都往民進黨身上推,不管其理由是否合乎邏輯,但為了反對民進黨,早就已經走火入魔到不分對錯程度。
然而,真的問題最核心的還不是「某些想參政的陸配立場如何」,我們必須承認也有很多陸配是真的心向中華民國、非常厭惡中共的體制,也願意站在保護中華民國的立場行事。
但所有人都似乎忽略了中國共產黨具有既有能力,能跨境施壓,控制仍與中國保持法律、親屬與制度連結者。
要注意這不是臆測,而是近年國際上屢次被證實的事實。
根據國際特赦組織調查顯示,海外中國留學生參與抗議或批評政府後,其家人在中國會遭公安約談、限制出入境,甚至「切斷生活費」迫使當事人噤聲。《衛報》也揭露,在英國支持香港或新疆人權的中國留學生,其家人立即在中國受到當局警告或監看,人權觀察則指出,日本也出現維吾爾族、漢人、蒙古族人士只因在海外發聲,即被要求家屬「勸導」,甚至提供其他異議人士資料。國際調查記者聯盟更明確指出,中共已長期、系統化地將「家庭與親情」視為跨境壓力工具。
坦白說,即便是立場堅定反共的人,只要家人仍在中國,面對這種國家級威脅,也很難保證完全不受影響。這是客觀現實,不因個人道德操守或情感立場而消失。更何況,我國公務體系掌握巨量資料、人事情報與行政權限,其敏感程度遠高於一般職務。
而在這裡,台灣的另一層現實也不得不說:即便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不乏因利益、利益交換、政治算計而出賣國家利益者,我相信台灣一堆人都有各自的口袋名單。
更別說在法律上仍受中國掌握、有家人仍在中國、甚至有中國官方行政風險存在的與中國密切的群體。
因此,若此時打開大門,讓仍具中國國籍的陸配進入公務體系,不僅是降低門檻,更等於主動製造制度漏洞,讓中共滲透的可能性具有「合法入口」。而更嚴峻的是,這不再只是抽象風險,而是可能成為中華民國瓦解的第一塊鬆動磚瓦。中共對台的統戰、滲透與影響行動已不再遮掩,藍營立委卻反而替對方打開制度大門。
若這條法律跨過去,下次是否就會要求公務人員可持中國居住證?是否會質疑軍警國安系統的限制「不夠尊重自由」?此刻退一步,中華民國就可能退一大步。未來某一天,當國家機關內部出現決策異常、情資外流、行政配合北京方向時,我們是否還能阻止?我們必須再強調一次:這不是針對陸配,更不是否定所有陸配的忠誠,而是基於國際上確立的安全原則——國家體制不可建立在「相信對方政府會保持克制」之上,而必須建立在「我方保護能力足以應對最壞狀況」之下。尤其面對中國共產黨一個長年公開追求「消滅中華民國」的政權,我方若自拆堡壘,後果誰能承擔?
公務人員制度不是情感補償,也不是政黨拉攏支持的籌碼,而是捍衛國家主權與制度安全的最後防線。然而如今最諷刺的是,許多自稱「熱愛中華民國」的藍白支持者,卻在這種攸關國家存亡的議題上依然沉迷意識形態,逢綠必反,甚至把質疑此法的人描繪成「歧視陸配」。更離譜的是,他們口口聲聲喊捍衛中華民國,卻對中共赤裸的併吞行動視而不見,反而去攻擊正在阻擋滲透的防線。當國安底線被自己人拱手拆掉,中共根本不必費力打仗,中華民國就在投票與立法中自行打開城門。若防線再退,中華民國不必等解放軍上岸,就會在制度裡悄悄亡國。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