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於 2019 年 5 月 24 日同性婚姻合法化後,許多同性戀情侶終於能享有與異性戀相同的權益,婚姻被法律保障、也能與他人一樣追求幸福。然而,仍有許多現實面需要面對──例如同志家庭的生養問題。

  雖然領養能讓伴侶取得合法的扶養權,但仍有不少同志希望擁有「自己的孩子」,因此有人選擇尋找代理孕母。但這裡有個難以忽視的問題──代孕在台灣仍未合法。

  今年九月,高中北區模擬考的作文題「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因範例文使用「只是把我有的借給她一下」等語句而引發爭議,讓代孕議題再次浮上檯面。

  近期,一對台灣男同志伴侶在社群媒體公開透過墨西哥代孕迎來「四胞胎」,影片一出立刻引起熱議。網友批評他們將代孕過程當作流量工具,且宣稱「四胞胎」恐怕並非事實,因為嬰兒很可能來自不同孕母。也有人質疑他們在明知多胎風險極高的情況下未考慮減胎,卻對孕母的辛勞與風險幾乎沒有著墨。此外,影片中孩子在沒有文件、律師在場的情況下被交付,更讓人擔心是否涉及非法代孕甚至人口販運,整個過程對女性身體的剝削與對同志社群形象的影響也被放大討論。
 

網友討論:後悔支持同性戀?

  影片曝光後,甚至出現「後悔支持同性戀族群」的聲音,可見同志與代孕的爭議再次加深刻板印象。弱勢族群的行為往往被放大檢視;在同婚合法前,異性戀尋求代孕早已存在,也沒有因此被要求剝奪婚姻權利。然而同志做出不被社會接受的行為時,卻很容易被貼上「同志=會找代孕」的標籤,使得整個群體的社會認同再次受衝擊。不只代孕,當年同婚通過後的「五億高中生案」也讓焦點從「詐領遺產」轉移成「這種事都是同志婚姻造成的」。

  其實,個人的行為應與其弱勢身份分開來看。還有許多守法的同志伴侶在社會角落安穩生活,卻因為少數事件再次被迫承受外界的敵意。同志婚姻要真正達到平權、被普遍接受,恐怕還需要長時間的累積與對話。

 

「你情我願」並不等於沒有剝削

  不少人認為代孕是雙方同意的交易,但若女性因為經濟壓力只能選擇用身體換取金錢,這種「同意」是否仍成立?

  我個人並不支持代孕合法化。懷孕本身對身體造成極大負擔,日常生活中的風險會放大,生產更可能危及生命,之後也可能留下永久後遺症。這些都應在資訊充分、由孕母主體意願下作出的決定。如果存在資訊不對等,那就是對女性的剝削。

  代孕的問題從來不是一句「你情我願」就能結束。懷胎十月的辛苦無法用金錢衡量,背後還牽涉經濟條件、資訊落差與社會地位等複雜因素。因此,比起急著找出誰對誰錯,我們更應思考:在沒有完善保障之前,我們是否真的準備好讓這樣的制度存在?

  代孕牽涉生命、牽涉女性身體、牽涉倫理與人權,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傷害到當事者。或許這個議題沒有簡單答案,但我們至少可以保持警覺──警覺不平等、警覺剝削,也警覺那些被情緒與流量掩蓋的真正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