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過後,中共廈門公安局以「懸賞通告」為名,公布十八名我國心理作戰大隊官兵的照片與個資。這看似「情報揭露」,實則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戲劇演出——目的不在於提供證據,而在於製造焦慮。

北京深諳輿論心理戰之道,它知道台灣是一個重視新聞自由、社會透明的民主國家,只要拋出足夠具象的「臉」與「身分」,就能引起討論與恐懼。這就是他們的戰略:讓公眾懷疑國軍能否保護自己的人、讓家屬擔心親人安危、讓社會信任出現裂縫。

 

假情報、真認知戰

 

觀察過去兩年的節奏,中共先後「曝光」資通電軍、軍情局,接著在雙十節後再鎖定心戰大隊——每一步都不是巧合。這是一場有節奏、有意圖的心理攻勢,試圖在軍心與民心間植入不安。

 

這種手法正是「三戰」的典型應用——法律戰製造威脅感、輿論戰放大矛盾、心理戰擊潰信任。更諷刺的是,這些所謂的「情報成果」多半漏洞百出:官階錯誤、照片舊版、甚至職務代號全無邏輯。但他們根本不在乎真實,他們要的只是「震撼效果」,只要能讓我們懷疑、動搖、轉發,就達成目的。

 

越被點名,越證明有效

 

心戰大隊的存在,正是為了反制這類心理滲透與資訊操弄。當中共選擇將矛頭對準這個單位,正說明我方在資訊戰領域已產生實質影響力。敵人不會攻擊無威脅的對象,只有被畏懼的力量才會被針對。

 

多年來,心戰人員默默在鍵盤背後對抗敵方的謊言與滲透,維護國軍形象與社會信任。他們不上新聞、無法署名,卻是維繫國家心理防線的無名英雄。如今被中共點名,正說明他們的努力已讓對岸焦躁不安。

 

面對恐嚇,保持信任就是勝利

 

中共的最終目標不是那十八位官兵,而是每一位正在滑手機的台灣人。他們希望我們懷疑政府、懷疑國軍、懷疑彼此。這是對民主社會最陰險的攻擊——不用開火,卻能動搖意志。

 

所以,真正的反制策略不是激怒,而是冷靜與信任。相信國軍有能力保護同袍,相信政府有制度應對威脅,更相信我們作為民主社會,有足夠的韌性與智慧,不被敵人的心理戰帶著走。

 

結語:恐懼是他們的武器,但團結是我們的盾牌

 

中共公布名單,不是恐嚇,而是恐懼。他們害怕台灣能用真相反擊謊言,用民主擊敗威權。當敵人靠恐嚇維持信心,我們就要靠信任與團結削弱他們的計算。每一次被點名,都是對國軍心理戰能量的肯定,也是台灣堅定意志的象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