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傅崐萁近日在立法院那場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質詢是在搞笑。事實上,那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卸責大戲。

傅崐萁能在花蓮稱王多年,靠的不只是地方派系,更是對政治算計與媒體訊息操控的熟練。回想花蓮馬太鞍溪水災害當下,那時仍有數十人失聯。人命關天,大家應停止口水、全力救災,因為政治不該凌駕人性。但傅崐萁搶在行政院長卓榮泰抵達指揮所前,就先上演怒罵中央的戲碼。對他而言,「黃金救援72小時」不只是救命時間,更是輿論定調的關鍵時刻,正是所謂「搶救自己的政治生命」。只要先喊中央失能,風向就不會吹到自己和徐榛蔚縣長身上。只是,縣府救災混亂的現實,資源失調、交通失控、災情掌握低落,最終仍讓真相反噬。

傅崐萁知道重整旗鼓的最好舞台,就是立法院。質詢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監督施政,一種是表演給鏡頭看。傅崐萁的顯然屬於後者。他為什麼能講一個多小時?因為他以聯合質詢名義佔用同黨委員的時間,讓別人站旁邊點頭,自己唱獨角戲。他要的不是政策回應,也不是災民權益,而是那幾段謾罵政府官員的畫面,好方便他剪成短片,鋪天蓋地地散播。

實際上,他質詢的問題充滿技術性誤導。例如他指控中央七部會未協助地方擬定避難計畫,那是刻意避重就輕;又把楊柳颱風與樺加沙強颱時的撤離人數相提並論,那是移花接木;指稱堰塞湖管理權在中央、造成人禍,那是選擇性陳述。多位學者專家早已述明,堰塞湖的潰堤事前難以防止,只能強化撤離作為。但他隻字未提,因為那正是花蓮縣府的失職。

傅崐萁在台上演出了監督的假象,真正目的卻是轉移焦點、混淆事實。在分眾社群的年代,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誰搶占了話語權的高地。然而,根據《災害防救法》,台灣防災體系本是三級協作,中央統籌、地方執行。災害防救本應是一場中央與地方合作的團隊戰,不該是推責的輿論戰。

如果傅崐萁真在意災民,他該利用質詢釐清真相、爭取重建,而非卸責、抹黑、作秀。當政治變成表演,災難就成了道具。那麼,公民最該做的,就是拒絕被這樣的戲碼所操弄。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