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純粹調侃針對我國承諾4年買3000億美國農產品進行批評的三位人士,分別是,民眾黨的張啟楷﹑國民黨立委張嘉郡﹑羅智強。 

 

因為這次談判的東西採購內容主要是黃豆、小麥、玉米,以及牛肉等,所以這三位人士指出,對台灣農業及農民有多大衝擊? 

羅智強甚至拿馬英九來當例子說,前總統馬英九頂住美國的壓力沒有增加國防預算之類的,我們首先先從馬英九有沒有迫於壓力來進行討論,比較羅委員說的是,賴清德沒有頂住壓力。

 

所以我們先糾正國防這點,當年的馬英九也是沒頂住壓力,馬英九政府期間(2008年-2016年),美國對台軍售總金額約201.3億美元,年度平均約25.1億美元,為近20年來最高軍購金額時期,內容包括阿帕契攻擊直升機、派里級巡防艦、愛國者三型飛彈等重大裝備。 

按照羅智強針對台灣增加國防預算的邏輯,所以這叫做有頂住壓力? 

 

那麼接下來就是要調侃的東西了,因為主要採購的東西分別是[黃豆、小麥、玉米,以及牛肉]四樣。 

我們首先從,牛肉來講,畢竟如張啟楷說的,有萊克多巴胺這類問題,可萊牛這個問題可是在馬英九年代通過的,當然萊豬是蔡英文年代通過,所以當張啟楷拿這問題講話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朝馬英九的臉左右打過去? 

甚至,這是打國民黨的臉吧! 

就算進口美牛,我們按照的標準,肯定是國民黨馬英九年代所頒布的標準。 

 

再來我們針對黃豆、小麥、玉米三樣,畢竟這三位人士都有批評,說影響農業問題。 

 

小麥就不用多說,台灣沒在種植,所以可以跳過討論,可美國的小麥價格很貴嗎?畢竟如果美國要我們當盤子購買昂貴的美國農產品,那當然我們也可以反過來責怪美國。

截至2025年9月,美國小麥價格約在每蒲式耳5.20至5.35美元之間波動,最近一個月價格小幅上漲約4.5%,但仍低於去年同期約9%以上。歷史上,小麥價格在2022年3月曾達到高點每蒲式耳約13.50美元,近期價格相對較低。價格變動受全球供應增加、主要產區氣候條件改善及國際需求等因素影響,整體來看,美國小麥價格目前屬於中低價位水準。 

「每蒲式耳」是指以蒲式耳 (bushel) 作為單位來計算,這是一種用於量度農產品的體積和重量單位。蒲式耳是一個國際性的單位,在美國期货交易中廣泛使用,例如計算玉米、小麥和大豆等農產品的價格、產量和庫存。   

不過肯定反綠群體一定會說,我們幹嘛不買最便宜的?但問題是這是我們能買到的?要不請韓國瑜先生出馬,畢竟幫台灣農產品找到一條出路就是他當年的功績,我們反過來請韓國瑜先生如何在沒[額外的條款下]能找到最便宜的小麥?

 

注意,在另外兩種價格上,黃豆跟玉米也是差不多情況,都是在國際上偏低的。 

 

再來從黃豆開始講吧,台灣黃豆自給率極低本地生產量只佔需求的 不到 1%。根據農業部的資料,台灣每年進口黃豆大約 250–270 萬公噸(主要用途:油料壓榨、豆粕飼料、部分食品加工),但本地產量僅有幾千公噸。對比台灣每年需求,等於是九成九以上要靠進口(美國、巴西、阿根廷是主要來源)。 

而且要注意,台灣自產的黃豆跟進口的有很大差異,台灣自產的大部分做為食品用,例如豆漿、豆腐、豆花、味噌等,強調「非基改」與「在地生產」,定位在高品質、健康食品市場。 

是的,從25年前全球貿易時代開始以來,台灣為了加入[WTO]把自己的定位在[出口加工貿易]這一步,我們可是犧牲農業這邊。

當然我們在於農業的各種補貼跟輔助的情況下自然也有所偏重,除了必不可少的主糧稻米外,其餘我們都是往[精緻+高價值農業]這條路上走,而高價值的農產品自然都是往高品質、健康市場、觀賞性高的市場走。

 

而進口的主要用途是油料壓榨、豆粕飼料、部分食品加工,基本上對台灣的黃豆農戶來說沒多少衝突到。 

而且要注意,台灣自產的黃豆因各種原因,所以價格都是偏貴的,換言之,就算有部分用於食品加工,反而是讓消費者降低開銷,不過這是基因改造的,如果追求健康還是多花點錢買台灣產的黃豆加工品,我們的黃豆可不是基因改造。 

換個角度來說,所謂的便宜的進口農產品無非是在,消費者與農民之間做角力,[越保護農民,消費者越吃虧,越保護消費者,則農民越吃虧。]

就不知道台灣的養殖戶願不願意買較為昂貴的台灣黃豆來當飼料?當然最終肉品可不能漲價阿,我們消費者要是多花錢,肯定又是執政黨的錯。

 

最後談到玉米,其實也跟黃豆差不多狀況,台灣自產的玉米價格都比進口的高,所以我們追求的是台灣本地玉米主要是 食用玉米(水果玉米、糯玉米),供應市場上人直接吃的。 

每年產量大約 30~35 萬公噸,主要供應新鮮市場,像是水煮玉米、玉米粒、玉米罐頭等,台灣農民種的玉米通常是甜玉米或糯玉米,強調口感與品質,而不是高產量的飼料用黃玉米。 

而進口的玉米,則用於養豬、養雞、養鴨養殖業這邊,少部分進口玉米會用於食品加工(例如玉米澱粉、玉米糖漿、零食製品),但這比例相對很小。因為台灣畜牧業依賴玉米飼料,所以台灣對玉米進口幾乎 零關稅,確保價格穩定。且從很久以前開始美國長期是台灣最大供應國,美國農業部也把「玉米」視為出口台灣的重要農產品。 

 

那麼回過頭來問,請問這三位立委質疑國承諾4年買3000億美國農產品進行批評,是不是對台灣農產品不怎麼瞭解? 

甚至沒有做一下功課瞭解,到底有沒有對台灣農產業有甚麼影響?然後他們就說對台灣農產有嚴重的影響? 

 

當中唯一的問題大概就是美牛這邊,可這個是國民黨馬英九的功績喔,大家都應該就事論事吧。 

就不知道民眾黨的張啟楷跟國民黨羅智強要不要相互廝殺一下?畢竟羅智強提馬英九阿,而張啟楷提的是美牛的問題阿,而美牛是馬英九的功績阿,當然也可能算汙點,所幸民進黨也搞出一個萊豬,所以兩邊都有汙點,可以互相吐槽。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