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最夯的政治議題,莫過於是「台灣地位未定論」,從美國在台協會(AIT)的提及,到其後美國國務院的肯認,再到民進黨徐國勇秘書長一番「根本沒有台灣光復節」、「台灣人當時是日本人」等說法,都讓這陳年議題,再度掀起冷飯熱炒的浪潮。

單就各種說法背後目的而論,美國擺明了就是為了因應即將可能到來的「川席會」而來,透過一貫的擺盪策略,將嘉惠台灣的立場拉滿,等同為自己增添了一項有利的談判籌碼,端看中國願意端出甚麼「惠美政策」(如購買大豆等農產品、關稅降低等)來抵銷。大家不妨拭目以待,若「川席會」真的成行,雙方談成滿意的協定,美方絕對又會出來表態「美國向來支持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回顧過往,這種兩手策略,正是美方作為與中國談判的慣用伎倆,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才對吧!

至於徐國勇的說法,甚或可說是代表整個民進黨對二戰的史觀(發言人吳崢表示,徐的說法代表黨),某種程度顯然扭曲了史觀。誠然,過去聽歷經日本時代的長輩口述,當時他們確實認為自己就是日本人,但在他們記憶中的那段歲月,卻坐實是高壓式的殖民統治,日人與台人之間的權力地位相當懸殊,根本就不是對等的存在。換言之,徐口中「台灣人是日本人」的認知或許沒錯,但那卻是殖民的結果,根本就是被逼出來的。所以,當日本戰敗放棄台灣,無論接續誰來接掌政權,對台灣人而言,這「光復」的事實,還有疑義麼?我們拿回了自己的主導權,不就是一種「光復」麼?

但……這麼鐵板釘釘的史實,堂堂台大法律系畢業的高材生,會不懂麼?之所以明知故犯的顛覆史觀,為著的,恐怕就是背後的政治利益吧!除了向來採取友日政策、莫敢對日據時代的種種有絲毫的譴責之外,更重要的,應是這般截然與中國切割的史觀,絕對有利於綠營在操作抗中保台時的底氣。畢竟,只要落入到史實的窠臼,為了導正視聽而援引真實情境,必然涉及到台灣與中國的緊密連結性,而這般論述,基本上現階段在台灣是不受歡迎的。

換言之,只要挑起這個議題,而最大競爭者國民黨人,勢必會透過歷史典故加以打臉,然在引經據典的過程中,無形中將台灣又推向中國的道統,或許爭到了真理,但卻失去了拓展選票的先機。
因為,如今台灣對於那段歷史相對淡泊,尤其是藍營積極希冀開創的年輕世代票源,並不覺得還原真實有甚麼重要性,但舉凡只要與中國沾上了邊,打從心底就是不喜歡。當這些族群,聽著藍營政治人物們引述中國史觀而沾沾自喜,您認為這票還投得下去麼?

當然,正本清源,建立正確的史觀很重要,但卻非當務之急。對國民黨而言,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選一位堪當大任的黨主席,繼而在2026、2028打贏選戰,重返執政。畢竟,沒有執政權,說再多都是假的。
就以黨主席選戰的中國倡議為例,張亞中表示當選後將重啟國共對話,簽訂「國共和平備忘錄」、卓伯源提出會邀習近平訪問台灣。端看綠媒對此大書特書,就可以知道對綠營選票的凝聚,有著多大的催票效果。
然細想,這些主張,或也不過就與賴總統所說「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願意與中國交流,促進和平共榮」的主張,立意根本相仿,但從藍營人士口中說出、從在野陣營角度發聲,難免就會被扣上紅帽子,難道不能等拿到執政權後再按部就班實現即可麼?一定要現在暢談理念,然後被一番政治操作,最終搞到全盤皆輸的局面。

對於中國政策,個人一貫的立場認為,「承認過去,開創未來」,台灣過去與中國道統的血脈連結,根本無需切割與否認,看看家中神主牌的堂號,就是真實。然而,因著戰亂的分治現狀,隨著中國與台灣在政權治理上的差異性,我們選擇了台灣的自由民主,企盼在如是的體制中,在這片土地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
換言之,肯認源自中國道統,但卻不需過度去強調,畢竟那就是事實。為了選票考量,為了勝選目的,國民黨人應該將更多的心力,花費用如何去開創未來願景的面向。即便是面對中國問題,也不該是那種汲汲營營想回到過去、肯認甚麼「九二共識」的態度,而是該更前瞻性的發想廣泛的交流模式,取代奠基於文本的僵固思維,才能說服台灣新世代,明確的告訴他們,在未來國民黨的執政下,絕對是以台灣國家利益為本,切實做到「親中不傾中」,穩健的為兩岸開展和平紀元。

看著國民黨主席選舉,淪為各方派系勢力表態的大拜拜,不免感到失望與憂心。倒是真的建議,與其聚焦在2028要保證誰出線,還不如來場中國政策大辯論,透過大鳴大放的激盪,將這根困擾藍營許久的軟肋拔除,才是當務之急。
人民要的是「改變」,不是「再臨」,國民黨人可得要警醒啊!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