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彙整參閱『台灣建國學』;台灣憲法學會前理事長許慶雄教授著。以及FACEBOOK「許慶雄の憲法私塾」專論。
雖然「中華民國」在臺灣內部被宣傳是國家,但是對外卻被認定是中國舊政府一籌莫展。以下分析「中華民國」是否可能轉換成國家的問題(暫稱:中華民國型建國)。
從中國和國際社會的觀點:
(一) 中國共產黨(中共)革命是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從來未主張分離獨立建立新國家。這是中華民國無法成為國家的關鍵性障礙。這也是北京政府所緊握著的籌碼。北京政府堅持它不是要從中國分離獨立,而是要成為唯一合法代表中國的政府。因為中華民國政府是中國舊政府的殘餘勢力,自1972年已經淪為中國的叛亂團體,是北京政權得以追殺在台灣中華民國政權的主要原因。
(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並不是以新國家申請成為新會員的方式加入,而是以繼承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次,是以爭奪中國代表權的方式進入聯合國。可見中華民國是已經被繼承的舊政府,要成國家是被動的、將受中國共產黨北京政府阻礙,完全沒有主導權。
(三) 中華民國型建國,對北京政權存在著更大的威脅性。過去東、西德在國際社會及聯合國承認下形成兩個德國。之後,東德因為內部困境而瓦解,而西德也順理成章必須承受合併統一的重擔。因此若有另一個在臺灣的「中國」存在,大陸人民在比較下,更容易激起反中共政權的動亂,對中國的威脅更大可想而知,北京政府必然強烈反對。
(四) 中華民國型建國,除了和中國會出現國名之爭外,目前國際各國大多正式承認「一個中國」,已經沒有兩中國的存在空間。這與東、西德和南、北韓的時空環境不一樣。建立臺灣共和國比較正確的原因也在此。
(五) 聯合國有關中國代表權的決議:「中華民國」名號已經由北京政府繼承,這也是以「中華民國」獨立建國的障礙。
(六) 北京政府取得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之後,並未要求聯合國修改憲章中的國號(中華民國),所以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當然是代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開會的情況。因此,以中華民國要求加入聯合國及國際組織,都會面臨已經有中華民國加入的情形下,出現為何又有另一個中華民國冒名頂替的窘境。
從臺灣的觀點:
(一) 同樣是要「宣布獨立」,當然國名要選擇與中國無關的「臺灣共和國」。
因為即使中華民國在臺灣「宣布獨立」,將因使用「中華民國」做為國名,是中國的舊政府的名稱,必然會造成和中國之間的國名之爭。可見中華民國型建國,比臺灣建國倍增困難。
(二) 臺灣內部對國家的認知會被誤導。由於長期以來臺灣當局和媒體各界的錯誤宣導下,一般臺灣人都認為中華民國是國家。過去的教育使民眾分不清政府與國家,也不知道中華民國是中國的叛亂體制,心理上更無法接受中華民國不是國家的事實。因此,若要改變過去的政策,重新建立中華民國是國家的國際關係,就會被多數人認為沒有必要,也會覺得改變現狀是自找麻煩、是刺激北京的做法,無法獲得各界支持。所以,除非能破除過去的認知,否則內部的阻力將使中華民國更難「宣布獨立」轉換為國家。
(三) 即使是目前承認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建交的十幾個國家,也只是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政府,而不是承認中華民國在台灣是國家。可見從目前的外交政策,中華民國型建國也是行不通。
(四) 中華民國型建國等同形成與東、西德一樣的兩個中國,倘中共政權動亂,臺灣的中華民國也無法旁觀,將立即面臨是否能承受兩個中國統合的問題。以西德國力之強承受東德都力有未逮,中華民國及臺灣人有此能力嗎?這種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況,也是思考以中華民國建國時,不可逃避的思考點。
(五) 目前只在臺灣內部的中華民國是國家的建國方式,如果對外沒有「宣布獨立」,還是無法產生建國的任何效果,故北京也不會採取激烈反應。同時,一般人都相信台獨會導致中共武力犯台,而中華民國現狀是國家的對內說法,中國因為可以扣緊臺灣,也不會有積極反應。故以中華民國混水摸魚,對內可取得大多數民眾支持、騙得選票,對外也不至於刺激中共犯台。這種一舉數得的偽裝建國,是目前各黨派、政客的最愛方式。
(六) 中華民國建國與建立臺灣共和國,兩者在過程、面臨北京打壓的狀況幾乎相同,但在國際社會支持空間及建國的合法性、正當性方面,以臺灣共和國建國明顯正當合法。
(七) 建國之後的臺灣共和國可以與中國保持鄰邦關係,但中華民國型建國則無法擺脫來自中國的動亂、變化因素的糾纏。因此,為何要使用類似東、西德「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中華民國型建國方式,臺灣人必須深思。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