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核三延役」公投落幕了,沒有通過。官方公投公報提案理由三指稱「核能具備兩大關鍵優勢:穩定供電、低碳排放」,而對核電廠的核安及核廢料問題卻隻字未提。又有專家學者昩著良心指稱「核三延役安全無虞」,如此「詐騙話術」手法,影響公投結果,值得深入探討。

查一九九一年台北縣(今新北市)環保局主編《如果發生核子災變 你怎麼辦?跟你的孩子吻別吧!核安十問》文宣,其中「第十問」核廢料如何儲存?指出,至於用過燃料的高度放射物質廢料,美國至今尚無具體處理的方法,只是暫時存放在核電廠旁的水池中。台灣對高度放射物質廢料的處理,因受國際及美國法律的限制,無法用來再處理製造成核子武器(按即高階核廢料含有鈽-239,其為核子武器鈽彈的原料)。因此從實際的觀點視之,台灣的核廢料目前找不到任何可行的處理方法。核廢料問題真的是遺害千萬年!

二零一三年三月十九日自由時報《小檔案》核廢料分高、低階,一般而言核廢料可分為高階與低階核廢料兩種,高階核廢料通常是指「用過核燃料棒」或相關萃取物;低階核廢料則是指運作過程中接觸過這些放射性物質的衣物、手套、工作工具與零組件等。 

又指出,「在台灣,高階核廢料部份,核一、二、三廠內,已累積超過一萬六千三百四十三束用過核燃料棒,外界估計相當於二十三萬顆廣島原子彈,容量已較原始設計容量九千五百六十二束,多出近一倍(16343/9562),存量密度世界第一。」

另依核能安全委員會新資料,核電廠用過的核子燃料池貯存表(統計至一百一十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核一廠六千八百七十四束、核二廠一萬領八百六十八束、核三廠三千七百八十五束,核一廠室外乾貯設施已於一百一十四年五月一日取得運轉執照,目前已將一號機用過燃料池移出二百八十束用過核子燃料到乾貯設施。核三廠二號機於一百一十四年五月十七日停止運轉,並將爐心內燃料退出至用過燃料池貯存。

目前核一、二、三廠合計產生二萬一千五百二十七束「用過核燃料棒」我們發現,它們的存量密度超出原設計容量的2.25(21527/9562),存量密度高,核災風險愈大,是一項大問題。因為北台灣及屏東,均經不起核災發生的風險。

平心而論,八二三「核三延役」公投後,高階核廢料問題依然存在,期盼大家不要遺忘了它們存在的恐怖性,尤其是主張「核三延役」的藍白立委們,不要以為高階核廢料問題,會自然解決,這是不可能的事。重讀這份三十四年前一份「官方反核」文宣,感觸良多,值得省思。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