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護台海盾 無人船艇國家隊啟航
夜幕下的海面,數艘高速艇貼浪疾駛,沒有艦橋、沒有船員,卻能自主規劃航道、精準執行任務。這不再是科幻場景,而是全球海防的真實樣貌。從黑海到南海,無人船艇正重塑海上力量,並推動國防與產業轉型。
以俄烏戰爭為例,烏克蘭利用低成本、高速的無人船艇多次迫使俄羅斯黑海艦隊撤離部分港口,驗證「以小搏大」的不對稱作戰優勢。美國、澳洲、紐西蘭等國積極開發風能與太陽能驅動的長航時無人船艇,應用於海象監測、港口巡邏與人道援助等,顯示低耗能、長航時與模組化設計已成趨勢。無人船艇具備長航時、高載重、匿蹤等特性,能執行監偵、反潛、布雷、電子戰等多元任務。若運用蜂群戰術或多載具協同作戰,不僅能壓制敵方防禦,亦能在平時巡防與突發狀況中迅速應變。
對四面環海的台灣而言,無人船艇不僅能捍衛海疆,更能結合半導體、資通訊、人工智慧(AI)、精密製造、IC設計與造船工程等科技優勢,帶動產業升級,打造自主供應鏈與出口競爭力,成為新的「護台海盾」。
筆者建議,政府應加速推動無人船艇的整體戰略佈局,建立國家級研發中心並規劃專用試驗海域。同時,應導入AI與自動化生產,縮短從研發到量產的時程,採取開放介面與模組化設計,提升零組件的即用性,降低維護成本。此外,應強化抗干擾與資安防護,確保通訊安全與導航穩定性,並透過軍民合作,應用於離岸風電設施巡檢、港口安檢、漁業監測、海洋科研及災害勘查等領域。另外,應擴大補助學術界相關研究計畫,鼓勵大專院校開設無人船艇設計、AI應用、海洋工程等多元課程,培育跨領域專業人才,並深化國際技術與市場合作,厚植創新能量,拓展外銷商機。
台灣需要可快速量產、具戰力的「無人船艇國家隊」,串連設計、製造、測試與後勤,建構完整的產業鏈,確保關鍵技術與生產能力掌握在我國手中,落實國防自主,平時能穩固海域安全,戰時能迅速嚇阻威脅。當國產無人船艇編隊破浪馳騁時,將象徵我們守護台灣的決心與能力。唯有打造堅實的「護台海盾」,台灣才能破浪前行、永續安定。
蘇緯政(作者是大學講師、前立法院院長秘書)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