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陸長年在國際與兩岸關係中,不斷強調「骨肉同胞」、「血濃於水」、「統一後台灣人民共享榮耀」等口號。然而,當我們把口號放到實際生活情境裡檢視,卻常常出現強烈反差。最鮮明的例子,便是知名網文平台——起點中文網的充值價格。

    三地讀者的不同待遇

    以起點中文網的充值方案為例,可以清楚看出不同地區讀者被賦予截然不同的價格:

    • 大陸用戶(支付寶/微信/QQ 錢包)
      1 人民幣 = 100 點幣(最低價,最優惠)。

    • 國際用戶(PayPal 美元)
       1 美元 = 650 點幣,折算後約 1 人民幣 ≈ 90 點幣
      (比大陸貴 10%,但仍在合理範圍。)

    • 台灣用戶(ATM 新台幣)
       200 台幣 = 2300 點幣,換算下來 1 人民幣 ≈ 52–63 點幣
      (比大陸貴 40–50%,甚至比「外國人」還不如。)

      口號與現實的反差

      中國當局常說「照顧台灣同胞」,但事實卻是:

      • 大陸消費者享受最優惠的價格;

      • 外國人雖然稍貴,但仍屬可接受範圍;

      • 台灣人卻成了價格最高的群體,被當成「特殊市場」,甚至「高價肥羊」。

      這樣的落差讓人質疑:中國所謂的「一家親」,是否只存在於宣傳口號,而非真實行動?


      商業與政治的雙重矛盾

      商業層面:如果單純以「技術或金流成本」解釋台灣必須走 ATM 管道,理由並不成立。其他平台如「千千圖書」電子書等\,早已允許台灣用戶透過微信支付綁定 VISA 國際卡完成充值,甚至免除國際手續費。證明技術上並沒有障礙。相反地,起點中文網卻刻意封鎖台灣用戶使用國際卡,只能被迫走新台幣 ATM 高價方案,導致實際成本遠高於大陸與海外。這樣的設計,更像是一種刻意的差別定價策略,而非單純商業考量。

      政治層面:更諷刺的是,中國一邊高喊「兩岸一家親」,一邊卻在文化消費的細節上,把台灣放在大陸與國際之外的位置,待遇甚至比真正的外國還差。這種「口號友好、實際排斥」的矛盾,只會加深台灣民眾的不信任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