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球友問,為什麼會有不分區,我說要回朔到國大代表時代末期,也就是萬年國會。
要先解釋國民大會為何會變萬年國會,當年國大是從1948年行憲後從大陸地區選出的各省代表,殊不知,蔣公空兩格,1949戰敗撤往台灣,往後日子也沒回到左邊鄰居,如果在台灣改選國大,就失去大陸的法統性,也就是你的民意不是在大陸選出,而是在台灣選出,避免法統上的不正當,才造成第一屆國大一直當,直到90年代,兩蔣都過世後,解散國大代表,全面立委重選,但中華民國憲法還是有包含大陸地區,所以才產出「不分區」
,用來象徵性的代表大陸地區,依選區比例產出。
直到第7次修憲,不分區立委改用政黨票產出,以及影響最大的「單一選區兩票制」制度出現,慢慢小黨生存空間被壓縮,出現了棄保效應,選民只能選擇跟自己理念較近的候選人,或是比較不討厭的,而不一定是真正想投的人,改變了複數選區時代。
看似很民主,實際上好像也沒這麼民主,美國的建國烈士,曾認為政黨的出現是國家的猛獸,當政黨利益大於國家利益,就容易造成分裂,政黨票選出的不分區,原來的美意是可以帶入一些專業人士從政,改變國家,而非政客,但久而後之,卻容易變成貫徹政黨的意志,成了穩定的否定票,目前的制度,似乎沒加入政黨,就不易從政,想改變國家,加入政黨又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代議士,自相矛盾下成了鱷魚悖論,臨床講義提過,人民素養的提升,是民主化社會的其一解方,但就目前來看,好像還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
文/李至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