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總統賴清德提出軍人若出國搭機,可優先登機,並於商務艙有空位時考慮升等,引發航空業者與部分輿論批評。但筆者認為,這項倡議的本意是鼓勵全民敬軍,讓企業參與提升國軍士氣與社會尊榮感,不該被簡化為「軍人乞討」或「政府勒索企業」的口水戰。這正是中共最樂見的內耗局面。
軍人每日操演備戰、風雨無阻,所負的風險與壓力遠超常人。讓他們在離境時獲得一點尊榮,不是特權,而是社會的感恩之舉。美國、英國及法國等許多企業皆自發性提供自己國家的軍人各項升等、折扣、免費服務,這並未引起民怨,反而深化社會的軍民情感連結。
我們當然可以理性討論機制的公平與可行性,但不能讓輿論導向仇視軍人、醜化政策美意。畢竟「軍愛民、民敬軍」是台灣社會一向珍視的價值。如果我們願意給一位辛苦的醫師、一位盡責的消防員一聲「謝謝」,那麼給國軍官兵一個「優先登機」的機會,又有何不可?
筆者建議,政府可強化與企業協力的制度設計,設立「敬軍夥伴企業認證」,讓支持國軍的企業能獲得公信與社會回饋;同時,也讓軍人明白這些福利來自全民支持,而非來自壓迫或命令。這樣的設計,才能真正讓「民敬軍」不是口號,而是全民的共識。
國軍不該是輿論的箭靶,而是國家的後盾。我們要的是鼓勵,不是攻擊;是共識,不是對立。在敵人虎視眈眈之際,社會若因小事而動搖對軍人的信任,那才是國防最大的漏洞。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