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阪世博會即將登場,這場全球矚目的盛事不僅是科技與文化的展示平台,更是推動地方創生的重要契機。在籌備過程中,如何透過世博會帶動在地經濟、活化傳統文化,並與藝術創意結合,成為關鍵議題。從過去日本地方創生的成功案例來看,無論是日下慶太透過創意設計復甦老商店街,還是瀨戶內海藝術季透過藝術翻轉地方產業,都為大阪世博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方向。

日下慶太的經驗顯示,透過創意設計與社區參與可以成功振興地方。他透過設計創意海報,將老商店街轉化為社交媒體上的話題熱點,成功吸引年輕族群回流,讓傳統商業區重新煥發活力。這種視覺創意與地方特色相結合的方式,不僅提升了當地商家的競爭力,也讓傳統街區以新形象重新進入大眾視野。在大阪世博會的籌備中,主辦方可以借鑒這類成功經驗,將在地文化元素融入展覽設計,吸引更多遊客參與,進一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瀨戶內海藝術季是另一個值得借鑒的案例。這個自2010年開始舉辦的國際藝術節,以「藝術 x 地方創生」為核心概念,在日本瀨戶內海的島嶼上設置藝術作品,成功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和遊客。這不僅帶動了當地觀光經濟,還促進了島嶼居民與藝術家之間的交流,讓社區意識得以重建。大阪世博會如果能夠借鑒瀨戶內海藝術季的模式,結合當地的歷史與文化資源,邀請藝術家創作與大阪特色相關的公共藝術作品,將藝術融入世博場館及城市空間,不僅能讓世博會場本身成為展覽的一部分,也能讓藝術在世博結束後持續發酵,為地方創生留下長遠影響。

大阪世博會要推動地方創生,需要結合地方文化創造專屬的藝術與設計亮點。透過藝術家、設計師與當地社區的合作,將大阪與關西地區的特色文化、手工藝、建築風格與傳統技藝融入展覽設計,讓世博不僅是一場全球性的科技盛會,也能展現地方文化的獨特魅力。設計世博與周邊地區的互動觀光路線,能夠進一步連結世博與地方經濟發展。例如,與京都、奈良、和歌山的歷史遺產結合,或與瀨戶內海藝術季合作,形成藝術與觀光的雙向導流。

2025年大阪世博會不僅是一場國際盛事,更是一個能夠長期影響地方經濟與文化的契機。透過借鑒日下慶太的創意行銷手法、瀨戶內海藝術季的藝術振興模式,以及環保與永續的發展理念,大阪世博會有機會成為日本地方創生的新典範。如何讓世博的影響在展期結束後持續發揮作用,將取決於政府與民間如何攜手合作,將世博所帶來的關注、資源與創新能量轉化為推動地方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長期動能。如果大阪世博能成功做到這一點,那麼它將不僅是一場短期的國際展覽,更是未來城市與地方創生的一次深刻實驗,為世界提供可借鑒的成功模式。

楊聰榮(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