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氧化苯的歷史與應用

青少年在青春期面臨著青春痘和生理、心理的劇烈轉換;已有文獻確定「中度青春痘可能造成青少年的憂鬱症」這個事實。因為過氧化苯(benzoyl peroxide)具有強大氧化力,可以迅速乾燥青春痘的發紅甚至化膿現象,因此很受皮膚科醫師青睞,當作膿狀青春痘痘的點狀治療。這樣的有效成分當然會被保養品廠商選中;根據網路上流傳的資料,大約1960年起,過氧化苯開始被應用於面膜與洗面乳;到了1980年,過氧化苯的在保養品中的使用更加普遍,尤其是抗痘和抗發炎的產品。

過氧化苯的「向苯降解」

但是過氧化苯可能降解成苯(benzene);後者是一種已知的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可能導致白血病和其他癌症。科學界之前認為過氧化苯降解為苯的條件很嚴苛,必須是儲存環境高熱或紫外線直射才會導致。加上皮膚科用藥裡的過氧化苯具有強刺激性,患者不自覺就會局部、單點且短期使用;因此這個藥物風險一直被認為是可控的,不至於引起公眾健康危險。

獨立實驗室對FDA的請願

但是保養品含苯就不是簡單議題了,因為擔心這個風險,美國瓦利蘇爾(Valisure)實驗室在2024年3月向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提交請願書,指出保養品的高含量苯「基本上必然發生,無法避免」。換句話說,「你兒子買了一罐抗痘洗面乳,可能就買了一罐高濃度的苯」…考慮青少年的發育與免疫轉換過程不應長期接觸這種風險,Valisure因此要求召回並停止包括Proactiv、PanOxyl、CLINIQUE和Clearasil等品牌產品。

最新研究揭露隱藏危機

今年10月7日,《皮膚病學研究雜誌》發表的更新研究,坐實了該風險具有重大公眾衛生問題。研究抽查111種美國市面常見的抗痘保養品,發現即使在室溫下妥善保存,仍舊出現高含量的苯濃度。這麼聳動的研究結果迅速引發媒體廣泛報導,也引起公眾對於市售抗痘產品安全監管的擔憂。期刊巨擘Elsevier甚至特別為了這篇研究發布新聞稿,呼籲醫學界對此問題予以重視。

臺灣消費者如何自我保護

  1. 選擇安全的保養品:在購買保養品時,盡量避開風險成分,選擇具有長期安全的認證產品,確保持續使用也不傷害自己的健康。
  2. 避免高溫環境:過氧化苯藥物應避開高溫環境,盡可能存放於冰箱中以減少降解為苯的風險。
  3. 正確使用產品:使用相關藥品時,應按照醫師指示或產品使用說明,避免過度或不正確的使用方法造成劑量傷害。
  4. 監測自己的皮膚:學會監測自己的皮膚,隨時注意自己的即時膚況;只要皮膚的顯微紋路沒有受到損傷,真皮微血絲沒有出現,基本就避開了皮膚的刺激可能。

說得更簡單:

  1. 相對於國外的寬鬆,臺灣的5%保養品規定算是比較嚴格的。在無國界網購的今天,別隨便網購海外保養品臺灣政府保護你,你別冒險傷害自己
  2. 有人問:如果已經有這些產品,因其不耐室溫,是否建議最好擺放冰箱保存並避免高溫?答案是:現在皮膚科醫師對於藥物是這樣建議的但是保養品
  3. 繼續追問:若平日愛用此產品,有什麼需要額外注意的地方嗎?我個人的答案是:建議放棄。有很多其它替代品,何苦冒著血癌風險這樣堅持?
  4. 這次的新聞真實意義是什麼?就是科學界忽然發現自己錯了,原來過氧化苯成分這麼容易降解。加上青少年皮膚還在發育,皮膚屏障還在建立或調適;年紀這麼輕就接觸白血病的致癌因子…保養品實在太容易取得,太方便容易長期使用(別忘了BPO洗面乳):年輕+廣接觸+皮膚滲透+長期使用=死定了。
  5. 最後,這件事的猜測是:美國政府不會管制BPO藥物;以藥物而言,它的副作用其實不算毒辣。但是估計美國政府會禁止BPO放在保養品裡面,然後臺灣政府也跟著這樣做(這就是Valisure請願書的意涵)。

皮膚顯微影像應該具有皮紋、皮溝、皮丘與毫毛等正常結構

肌膚監測發現,擦酸久後的囤厚骯髒表皮

肌膚監測發現,大量擦酸造成的明顯繃亮、發炎皮膚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