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恢復文旦柚進口,表面上是給予臺灣農民「甜頭」,但事實上,這只是統戰的手段之一。中秋節前的突然「恩惠」,意圖分化臺灣內部,並強化對中國的依賴,讓農民誤以為只要靠攏中國,就能獲得經濟利益。然而,這種「假惠臺」政策,實際上暗藏政治算計,將經濟利益與政治利益綁在一起,最終目的是削弱臺灣的主權。

政治操作下的出口風險

中國以檢疫為由,隨意進行農產品的進出口限制,充分展示了其政治操作的手段。這種不可預測的政策變動,不僅增加了臺灣農民的風險,也讓他們陷入了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困境。臺灣必須積極分散市場,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才能在面對未來可能的「秋後算帳」時,保持穩定。

捍衛主權,拒絕「糖衣砒霜」

中國的「假惠臺」行動,再次強調了兩岸關係中的權力不對等。透過釋出看似經濟援助的政策,中國試圖以經濟利益為誘餌,逐步削弱臺灣的主權地位。然而,臺灣民眾應該認清事實,不被這些「糖衣砒霜」所迷惑,堅守主權,拒絕成為中國統戰策略的棋子。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