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市場的擴展,越來越多臺灣藝人選擇到中國發展;然而,他們在中國的表態行為卻引發了臺灣輿論的關注和批評,尤其是在面對中國對臺灣的政治壓力下,這些藝人被迫或自願地進行政治表態,認同中國或聲稱自己是中國人,以求在中國市場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然而,這樣的表態行為不僅引發了臺灣民眾的反感,也反映了中國利用文化影響力進行認知作戰的策略;近期,林依晨在中國真人秀節目《心動的信號7》上的言行,再次引發了這一討論。

表態的背後:中國市場對臺灣藝人的影響

林依晨在中國節目上自稱「我是成都人」,雖然引來了部分中國網友的好感,但在臺灣卻引發了廣泛的批評;這種自我認同的表態,無疑是出於對中國市場的考量,臺灣智庫諮詢委員吳瑟致指出,這樣的表態行為其實是許多依賴中國市場的臺灣藝人為了增加「政治保險」而採取的策略,他們希望藉此展示對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以此來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然而,這樣的表態不僅無法改變臺灣社會對中國的觀感,反而讓臺灣民眾對這些藝人產生了負面情緒,進一步加劇了兩岸之間的文化分歧。

「政治保險」:短期利益與長期風險

吳瑟致在分析林依晨的表態行為時提到,許多臺灣藝人希望通過在中國市場上的政治表態來增加「政治保險」,以應對中國市場日益增加的風險;然而,這種策略可能在短期內帶來一些商業利益,但長期來看,卻可能導致這些藝人在臺灣的形象受損,甚至影響他們在其他國際市場的發展,這種「短多長空」的策略,雖然在中國市場上暫時有效,但隨著中國經濟環境的變化,這些藝人最終可能發現自己在兩岸都難以立足。

中國的文化及認知作戰策略

中國利用臺灣藝人進行文化及認知作戰的策略,意在通過這些具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來改變臺灣民眾對中國的觀感;然而,隨著臺灣民眾對這類表態行為的反感加劇,中國的這一策略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吳瑟致指出,這些藝人的表態行為雖然能夠在中國市場上獲得一時的支持,但在臺灣這種行為卻被視為對臺灣主權和民族認同的背叛,進而激起了臺灣民眾的反感。

結語:如何應對中國的文化滲透

面對中國透過文化及認知作戰進行的滲透,臺灣應該加強對藝人的輔導與教育,讓他們了解這些表態行為可能帶來的長期影響;同時,臺灣政府和社會應該加強對本土文化的支持與保護,避免讓臺灣的文化和認同被中國市場所左右;此外,應該譴責中國利用臺灣藝人進行文化滲透的行為,並呼籲更多的藝人能夠堅守自己的立場,不為短期利益而損害臺灣的長期利益;透過這些努力,臺灣才能在面對中國的文化及認知作戰時,保護自己的文化主權,並維持國家的尊嚴。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