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日本乃至其他歐美陣營,普遍認為中國是威脅全球安全的主要國家,主要原因是中國為全球僅次於美、俄的第三大核武國,目前約擁有500枚核彈頭,在2030年以前可能增加至1,000枚;其次,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自2020年開始,積極地挑戰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

美國的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2022年12月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台灣遭到封鎖,全球的貿易將中斷,每年的經濟損失將超過2兆美元以上」。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艾薇兒海恩斯,也在2023年5月表示:「台灣(台積電)半導體生產線若因中國攻打台灣而停擺,預估全球經濟將會持續數年遭受每年約6,000億至1兆美元的損失」。

台灣2022年的貿易總額達9,074億美元,是世界第18大經濟體,如果台灣的晶片產能被中斷,全球各國的經濟都會受到不等程度的衝擊。台灣生產全球92%的先進晶片,幾乎所有的已開發國家,都將受到波及,就連中國本身也無法倖免,更遑論那些新興市場及開發中國家。

2008年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的倒閉事件,其破產負債金額為6,130億美元,就導致持續近2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所以,一旦中國入侵台灣,台積電的晶片將無法正常供應全球市場,全球的經濟貿易將進入長達數年的黑暗期。

台灣總統蔡英文曾於2021年10月投書美國的「外交事務」期刊(Foreign Affairs),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形容成可以保護台灣的"矽盾"(Silicon Shield),這似乎是過於樂觀的想法;因為這可能是反效果,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也可能是中國入侵台灣的誘因,可能啟發中國對台灣進行「斬首行動」計劃,亦即僅對台北總統府、(衡山/圓山)作戰指揮所及北台灣的砲兵基地,進行無預警的密集導彈攻擊,而不攻擊半導體所在的工業區。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於2023年3月13日在接受美國Semafor媒體訪問時表示:「即使中國成功地入侵台灣,美國和其盟友絕不會讓這些工廠落入中國人手中」,他並引用1942年二次大戰期間,英國擊沉法國艦隊,以防止被德軍利用的歷史實例。因此,Semafor的編輯史蒂文克萊蒙斯將其談話解讀成:「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美國將毀掉台灣的晶片工廠」(The U.S. would destroy Taiwan's chip plants if China invades)。

此外,台灣如果被中國佔領,台灣海峽將成為中國的領海,這將會對全球經濟造成恐慌性的影響,第一,全球容量前10%的大型貨船中,有88%需通過台灣海峽,如果中國封鎖台灣海峽,或者比照巴拿馬運河,對航行的船隻收費,將會造成海運成本的增加、全球性的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危機;第二,台積電的晶片產能,佔了全球60%的市場,一旦中國擁有台灣,其嚴重性不難想像,這是美國、日本乃至於全球國家均不樂見的。至於,中國在佔領台灣之後,在台灣佈署核子武器及潛艇,將嚴重威脅美國及亞洲國家的安全,就更不用說了。

對台灣以外的大多數人,或許感受不到台海戰爭的威脅;2023年4月,法國總統馬克宏在結束中國訪問之後表示:「歐洲面臨的巨大風險是陷入不屬於我們的(台海)危機」。事實上,台灣人也不會期待歐洲國家的軍隊會直接捲入台海衝突戰爭中,只不過,當中國佔領台灣,掐住全球經濟的咽喉時,歐洲人也會在生活上受害吧?歐洲人的汽車、電腦及手機等均可能需要台灣製造的晶片。

在台灣(海峽)不可能永遠維持現狀的窘境下,台灣正面臨被中國佔領或是成為戰地廢墟的危機,而台海戰爭不會只是中國與台灣的地區性戰爭,是極可能成為下一次世界大戰的引爆點。因此,讓台灣成為永久中立國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

台灣獨立為何有利全球安全?具體來說,台灣成為像瑞士一樣之永久中立國,至少對全球安全有5點好處:

(1)避免中國在台灣佈署核武的基地及潛艇,直接威脅太平洋地區。

(2)避免中國控制台灣的先進晶片產能,而影響全球的經濟動脈。

(3)避免台灣海峽成為中國的領海,維持台灣海峽海運的正常運作。

(4)台灣維持獨立自主的中立,可解決美國對中國軍事擴張的壓力。

(5)解除台灣海峽的危機,避免成為下一個世界大戰的引爆點。

以上5點台灣獨立對全球的利基,似乎為台灣共和國帶來一線曙光。

★本文獲作者同意,摘自警世寓言小說「台海對抗黑皮書」的論述篇。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