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周三的例行性民進黨中常會有個旁人通常不會注意到的「小亮點」,那就是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肯認三二九為青年節,儘管綠營黨中央並沒有在該日節慶舉辦慶祝活動。

身為準總統的賴主席在上段的中常會上說(民進黨官網新聞中心: https://www.dpp.org.tw/media/contents/10756 ):「本周五(3月29日)是青年節,我也想藉此機會感謝國務青(民進黨青年團之稱呼)以及廣大社會上的青年朋友,你們長期的支持,以及大家對民進黨的期望與建言,每個時代的青年都是改革時代的引領者。」

賴清德肯認「三二九青年節」別具意義,過往在泛綠陣營比如 2007年3月16日( https://www.dpp.org.tw/media/contents/364 ),民進黨青年部發起「票選台灣青年日,看見台灣青年」活動,當時的黨秘書長林佳龍說「3月29日青年節是『國民黨的青年節』」;2022年3月25日(民進黨官網新聞中心: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174824 ),當國會三讀18歲公民權修憲案時,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說「青年節應改訂為3月25日以『符合現況的歷史意義』」。

青年節的原意,應該要是藉由史實反映「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的意涵,鼓勵不同時代的年輕人勇敢奮進、無畏挫折,投入造福社會、參與公共事務。

當然,假如青年節定在3月29日真如部分人士所言「不夠『本土』」,但對於到底哪一天是「『屬於台灣人』的青年節」(比如3月16日野百合學運(1990)爆發日、3月18日太陽花學運(2014)爆發日或4月6日台大及台師大「四六事件」(1949)爆發日等等……),本土陣營依然沒有共識,更遑論要凝聚出共識以說服社會各界、各黨派來接受新的「本土青年節」設定。

中華民國就史實而言確實是國民黨(當時為同盟會)創建的,但在今天,中華民國的主權早已屬於不分黨派的國民全體,蔡英文總統的八年執政論述「中華民國台灣」之國家想像則至少讓多數的綠營支持者接納「中華民國」、藍營支持者接納「台灣」。

當然,真正的問題是社會是否願意重視年輕人的勇於發聲及公共參與,而非一味用台語俗諺「囡仔人有耳無喙」來漠視青年或兒少意見,否則就算青年節訂在哪一天或變成國定假日也沒有實質意義。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