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盤踞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前三名的國家冰島在二0一0年三月六日舉辦了讓非民主國家最羨慕的「公民投票」。在冰島,不論是國家政治制度或社會環境,都是許多人嚮往居住的地方,然而這次公投的議題與結果或許讓世界許多角落相當失望,也或許潛在地撼動了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

 

冰島這次公投題目為是否要同意政府保證在償還「存款者與投資人保障基金」(Depositors' and Investors' Guarantee Fund)所積欠的債務中,對英國與荷蘭所協調出的償債條件。這保障基金是冰島政府所通過設立的,目的在於對冰島銀行提供償債的擔保。然而在金融風暴中,倒閉的冰島銀行所積欠的債務,超過了保障基金所能擔負的金額,使得外國投資人與存戶無法取回在冰島銀行的投資與資產。

 

其中一間崩潰的冰島銀行Landsbanki在英國與荷蘭發行的金融商品「Icesave」讓40萬名客戶受到損失,最後被欠下的債務先由兩國政府自行吸收,但是他們要求冰島政府必須在事後償還兩國政府。在這個背景下,冰島政府承諾將分期償還英、荷政府,不希望債務問題影響國家的信譽。但此舉在冰島內部引起相當大的反彈,議題也被政治人物操作成是「替私人銀行還債」而不是「償還英國與荷蘭政府先墊付的擔保基金」。最終公投的結果是在62.7%的投票率中,93.18%的人投下反對票,也就是冰島人不讚成政府花人民納稅錢去償還英、荷政府代墊的銀行保險費用。

 

冰島的公投結果對於國際社會間的信任感將造成衝擊。根據美國Stanford 大學Michael Tomz教授在「信譽與國際合作:三百年來的主權債務」(Reput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overeign Debt across Three Centuries)書中對三百年來歐洲國家的債務研究中發現,一個國家償債的信譽會累積成為國家的信譽,國際市場中的投資人會隨著該國的歷史信用記錄以及政權的性質,而對該國家償債能力與意願的信譽做出調整,若信譽提升,該國能夠從國際金融市場中得到比較優惠的條件,反之,自國際市場借貸的成本將提高。在冰島的開始顯示出不太願意償還債務後,國際債信公司已經調降其評等,這也代表冰島的個人、公司、政府將以更高的成本自國際市場借款,這對國家經濟發展相當不利。

 

國家內的個人若欠錢,可以透過強制性的法治制度迫使債務人還錢,但是國際社會中並沒有一個超越國家的機制可以強制地迫使欠下債務的國家償債。在二十世紀前,西方社會常用「船艦外交」(Gunboat Diplomacy)的方式,用軍事力量討債,這或許具有強制性的作用。到了二十世紀後,武力行為已經不被視為是正義之舉,因此讓國際市場中的投資人與各國政府或個人之間的關係變的脆弱,這時國家償債的承諾與過去的表現更加顯得重要,也就是國家信譽成為維持國際金融體系穩定的重要條件,國家償債的信譽也成為維繫國際金融交易順進行的重要基礎。

 

冰島一向給人一種國際中模範國家的形象,因此其金融組織在世界中容易獲得信任,能夠容易吸引國際投資人的信賴,但這種容易取得資金的狀況也容易造成所謂的「道德風險」(Moral Harzard),讓冰島金融業不覺得失去投資人信任的風險是存在的,因此在對這些金融資產的操作上更加肆無忌憚,一旦金融風暴發生,那些泡沫資產,被瞬間搓破。

 

若這次冰島的償債問題最終得到國際社會的諒解與援助,可能將引起其他國家的倣傚,認為若國家沒錢償債也沒關係,將國際金融市場的承諾視為具文也無妨,這對國際社會中,各國間的信任與合作非常不利,根據Tomz教授的研究,這也會降低國家的信譽,而推升借款利率,這將提高國家間經貿來往的成本,不免地對世界經濟發展造成衝擊。

 

或許冰島人民在這場公投戰役中贏得了勝利,看緊了個人的荷包,但卻讓國際金融市場對先進國家、民主國家、這些世界中的模範生國家產生或多或少的信任危機。若連冰島都不能信任了,國際投資人還敢相信誰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