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炎炎,鳳凰花開,也宣告著畢業季的到來。

身為政治大學應屆畢業生,在5月29日的這天,本來應該是要與大學四年的摯友們一同坐在體育館的畢業典禮會場中,離情依依地聽著臺上的致詞者們侃侃而談,送上最誠摯的畢業祝褔。

然而,當新冠疫情席捲而來,曾經習以為常的日常不再是日常。

5月15日,臺北市發布三級警戒,掀起了一陣大學生返鄉逃難潮,在人心惶惶的當口上,許多人來不及告別,連當面說一聲珍重再見都成為了奢求。尤其對於畢業生而言,很可能從此各奔天涯,成為生命中的交錯點,就此不告而別。

一切都是那麼突如其來,又是那麼不留餘地。

在疫情的籠罩下,人們常年以來習慣的各種活動交流,在一夕之間都被迫停擺,而各級學校的畢業典禮取消並改為線上辦理,自然也是在所難免。

「這就只是一個儀式,沒有辦也不會怎樣。」

許多畢業生會這樣寬慰自己,的確,沒有畢典也不會怎樣,飯照吃、日子照過。可是,原地畢業了,在這個最艱困的時間點離開校園、踏入職場,這當中的焦慮與無力感,又該如何填補呢?

「出生於921,畢業於新冠」

回到5月29號當天,這是政大的畢業生代表在線上畢典致詞時,為應屆畢業生們所下的Title,面對疫情所帶來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我們是失落的一代,也是充滿挑戰的一代。

有的朋友要開始找工作了,有的夥伴則準備著出國進修。有的同學選擇就讀研究所,有的人呢,則尚未找到方向,茫然地站在原地。

面對挑戰、面對焦慮與面對迷惘,是我們這個世代勢必要克服的考驗。如同狄更斯《雙城記》中的開卷語:「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成功的人就是能從危局中看到轉機,繼而翻轉局勢,而平庸的人則永遠困在局中,劃地自限而怨天尤人。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畢業典禮消失了,但是大學四年來友誼的羈絆不會隨之消逝,在被迫分離、經歷了短暫的茫然焦慮之後,聰明的我們開始透過不同的視訊軟體,與三五好友們一起召開「線上小畢典」,有的畢業生們甚至穿著全套學士服,在線上與朋友們一同「撥穗」。

「人生的選擇權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因為今年,我們可以為自己撥穗。」畢業生代表笑著說道,將學士帽上的流蘇從右方撥到左方,這個簡單的小動作,象徵著學業的完成與身份的轉換。而往年這個由校長或系主任代表替畢業生們完成的儀式,今年,由我們自己來完成,如同著自己的未來,永遠該操之在己。

一場消失的畢業典禮,卻也造就了最不平凡的一批畢業生,在這個特別的時刻,你我都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當然,也是置身其中的參與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