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109屆指考生,我必須說,指考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
我是去年應屆的考生,就讀北一女中,在經歷完學測的失敗後,毫不猶豫選擇了放棄申請,毅然決然開始為指考做準備,甚至用兩倍的努力想替自己爭一口氣,但是事實是,我的指考依然考的不甚理想,現在進入了一個沒有很滿意的校系。
我是社會組的,去年的學測成績是56分,算是一個不上不下的分數,由於落點的學校不是很滿意所以直接放棄學測申請拼指考,但卻遇到被評為「史上最難的數乙」,再加上其他科不難,沒有鑑別度,數學較不擅長的我因此又摔了一跤。
考完很挫折,因為準備指考的過程其實很難熬,尤其是如果還要一邊準備學測申請的人,簡直是蠟燭兩頭燒。我當時除了上課以外的時間幾乎都在讀書,運用下課零碎時間算數學,放學吃完晚餐後讀到12點,假日也都泡在圖書館從早讀到閉館,幾乎沒有和朋友和家人的相處時間。
台灣的升學制度給了考生兩次的機會,一月的學測和七月的指考,前者除了學測成績之外,備審資料和面試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而後者則單純用指考成績評比。
這樣的制度有利也有弊,想學測申請的人透過書寫備審資料和面試可以更加了解自己適不適合這個系,和對這個系的發展方向是否為自己有興趣的,但很難不去想如果我考指考,會不會有更好的結果?然而這問題的答案是不可考的。反觀指考,由於只剩最後一次機會,所以成績的好壞大致就決定了結果,考的好的人會慶幸自己多努力了半年,但是考不理想的人可能會有很辛苦的四年大學生活。
我現在就讀某國立大學的外語學院,就我個人經驗而言,當進入了一個沒有興趣的系,從大一開始就需要為轉換跑道煩惱,為了轉系、輔系、雙主修往往要去選「甜課」(也就是分數很高的課程),甚至有時還需要放棄自己真正有興趣的課因為分數不好看,更糟的是如果學期末發現成績沒有好到可以申請想要的系,反而會知識成績兩頭空。或者,你必須非常用功於課業上,因為想申請到那些熱門的系成績都要在班上的中上,那勢必會剝奪參與活動和休閒的時間。另外,在心態調適方面,我認為不要一開始就否定掉那個系,試著多花一些時間去深入研究這個系的內容,先與它相處一年後若還是沒有興趣,那就該認真想如何拉高成績轉換跑道了。
身為一個經歷過去年學測和指考的考生,我的建議是如果這次學測真的不小心失常了,而你願意堅持到底,也做好承擔一切結果的打算,那麼你可以選擇繼續考指考,但如果這次考得還不差,放榜後的校系你也可以接受,那就去讀,因為指考的難度會增加很多,還可能遇到不可預測的情形,例如去年特別難的數學,若又考得不理想,對於你們這一屆來說已經沒有機會重考了,你會非常後悔當初放棄了一個大好的機會,另外,在你做這個決定的同時其實已經比直接選擇指考的人少讀三個月了,相信必定會少一些動力和競爭力。再者,環境很重要,在我的同學當中,學測和指考的人數大約一半一半,所以即使到了準備指考的時候還很有讀書氣氛,反觀如果你所處的班級大部分都是學測上,那在準備時的心情上多少都會受到影響。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想要指考的人千萬不要低估指考的難度和變化性,也不要覺得「我一定會考得更好」,因為實在有太多變數,準備指考要有「多寫一題就多賺一題」的心態,從我個人失敗中學習到的經驗是,不要只在基礎上下功夫,學測考的是基本能力,但指考考的是應變能力,所以要多做挑戰提和變化題才有辦法應付指考,如果你衡量完自己的能力後,覺得無法承受挑戰和堅持下去,那不如選現在已經握在手中的學測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