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就任,對中國實施多項經濟制裁,發動了延續至今的美中貿易戰,導致美中關係不斷惡化。原訂於今年初生效的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也因新冠疫情爆發、雙方產業供應鏈的開工暫緩而難以全面實施。隨著美國境內的病毒擴散,連日來的居家管制及經濟活動停擺,使美國失業率攀升,民怨四起。這場疫情一路延燒到了即將來臨的美國總統大選,使得川普總統的聲望大幅受損。

新冠疫情不僅使美國從上至下的反中情緒高漲(例如:川普總統於個人推特上指稱新冠為「中國病毒」,以及商業資詢調查將近4成美國民眾不願購買中國產品),也讓其他國家對中國的態度紛紛轉彎。在英國王儲查爾斯及總理強森染疫後,當局政府對中國「隱匿疫情」的舉動表示不滿,並打算重新思考中英外交政策的走向。同屬英美陣線的澳大利亞,也於今年四月公開支持對新冠病毒的爆發源頭進行全球調查,而此舉也引發中國的反擊,對澳洲進行多種貿易管制。此外,歐盟更預計在今年11月召開特別高峰會議,重新討論對中國的政策。

筆者認為,其實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只是一場導火線,燒出了全球各國對中國的恐懼心態。中國於十年前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持續發展與各國的外交關係,將影響力觸及四面八方。身為「世界老大」的美國首先響起警鈴,試圖以「亞太再平衡」、「印太戰略」圍堵中國,並勸說其盟友抵制中國華為公司。日本及澳洲宣布將禁止華為參與國家網路建設,而歐洲國家如挪威、法國、德國則表示會對華為展開安全調查,確保其對國安機密無害才會進行合作。而中國迅速發展的海上軍事,也讓一些海洋國家感到威脅。英國海軍軍官表示,中國海軍若進入北冰洋航線進入英國北部海域,將對英國造成戰略安全的疑慮。此外,近年來的南海糾紛更是使中國與周邊東南亞鄰國衝突加劇的主因。甚至是在更下方的澳洲,也因中國有意開發帝汶海礦產資源,準備拓展在太平洋島國的外交關係,而擬定推出「加強介入太平洋」戰略計畫(Pacific Step-up)。

面對隔壁鄰居的日益壯大,企圖挑戰相隔著一個太平洋的世界領導者,位置極其重要的亞洲國家又該何去何從?以目前的局勢來看,亞洲國家在貿易上依賴中國甚深,短期內將無法脫鉤,但在軍武方面受到中國威脅,於是又轉向美國尋求安全保護,日本及澳洲便是最好的例子。身為美國在亞洲地區關係最密切的兩大盟友,與美國簽訂安全保障條約並進行固定軍演。今年10月中旬,日澳兩國更啟動「武器防護協商」,往後日本自衛隊將於平時保護澳洲軍機和軍艦。然而日澳卻以中國為其最大的貿易夥伴,尤其是在疫情下經濟受到衝擊的日本,極需倚靠中國幫助其提升出口貿易。顯然地,日澳在龐大的經濟利益當前,對中立場即使漸趨強硬,也不可能完全與美國相同,因而大多採取「經濟中國,安全美國」的策略。

台灣因為與對岸長期的矛盾衝突,近日又受到共機頻繁擾台,在軍事上無疑更需要美國的強力支持。但我國目前面臨的困境是,與美國過於親近卻暫時無法爭取到實質幫助時,會引來中國的強烈反擊,例如:前陣子的美國衛生部長及國務次卿訪台,中國軍機不斷穿過海峽中線。「遠水救不了近火」是台灣須謹記的道理,與美交好固然是必要之路,畢竟台美的互動空間在各方面來說,與對岸相比會更大一點。然而在美中與兩岸關係惡化的情形之下,台灣發展與中國的和平對話也迫在眉睫,十分考驗當前政府的智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