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的俄國修憲公投,現任總統普丁推動的憲法修正案,獲得約78%的選民支持,內容包括禁止同婚,限制「婚姻結合」必為一男一女。普丁雖在二零一四年冬季奧運時表態未有法律對同性戀者施加制裁,但大多數俄國人心知肚明,他對同性戀者的態度極不友善,例如允許同性婚姻或伴侶的國家,其民眾不得禁止領養俄國的孩童。而在二零二零年,這個社會變得更加不寬容,同性戀者只能考量移居海外,或是繼續處於弱勢面的挑戰這個政府。透過此次修憲可以發現,普丁以自己的利益以及道德觀為重而去弔弄甚至不惜靠修憲公投改變政策,已彰顯其擴權的野心。掌握該國反同的趨勢獲取選票,處於反同的社會體制下,同性戀者無法為自己的權益發聲,只能隱匿在黑暗中、繼續隱藏自己的情感,被迫在框架中當個符合社會期待的「人」。

以下為對同性戀抱持支持或反對態度的國家。支持國為綠色,反對國為紅色。從下圖得知,對同性婚姻合法化者大多為歐洲和美洲國家,但在中東以及南亞地區的國家因為風俗民情或宗教信仰等因素,對同性戀抱持反對的意見,違反者最嚴重處以死刑。可見其宗教排在戀愛自主權之前,信仰在某些地區力量仍強大到信眾無法違抗其教義而封閉自我。



(圖片來源/作者自製)

例如2015年上映的《丹麥女孩》,以目前已知最早接受性別重置手術的丹麥畫家莉莉埃爾伯的生平為該片核心。但在以伊斯蘭教為國教信奉的國家例如卡達、阿聯、阿曼、巴林、約旦和科威特,此電影以道德墮落為由不允許上映。受到宗教枷鎖的人只能克制自己的慾望,假裝自己,甚至在自己身上貼上「有罪」的標籤,對人生感到失望和痛苦。我認為人類應當秉持著最重要的想法——做自己,在人生只有一次的情況下,不因為宗教或是道德枷鎖而束縛自己生而為人才能得到的權利,而是不受任何限制替自己選擇未來的道路、生活以及伴侶。

望向台灣,同志議題是否得到共識

在2018年上映的國片《誰先愛上他的》,以詼諧幽默的喜劇手法拍攝以及手繪動畫特效來敘述一段複雜故事。男配角在深受傳統家庭思維影響下告別原本的同性伴侶,和另一位異性組成家庭,但在生命到盡頭時他決定做自己,用餘生回到原本的同性伴侶身邊並將遺產受益人從妻子改成同性伴侶,因而發生了一連串效應,片中漸漸挖掘男主和男配之間深厚的情誼以及妻子無怨無悔付出卻家庭破碎的無力感。

同志之所以會破壞家庭的原因,是在於他們無法組成一個自己真正想要的家庭。同性間和異性間的愛質量是相等的,同樣是愛人與被愛,只差在同性間的這份愛是純粹、沈重且不可被揭露的。錯的不在人,而是在這重視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以及社會制度。

電影上映一個月內台灣公投通過了同婚法案,但不論在媒體或是街頭上仍會看到對立方持續為反派意見發聲,群眾思維是更加融合並建構所謂「自由開放』的社會抑或是變得更為分裂?在此不免打個問號,即便世界針對同志議題已談論了幾十年,甚至台灣也舉辦過無數次辯論與公投,但每次雙方仍無法達成共識,歧視越來越深,因此我在此拋開成見,尊重兩派想法並在這個社會下我們對此議題需抱持的態度。

淺談同婚合法化下持續分裂的台灣

同婚合法化後的台灣不只是代表在大框架中少數的同性戀者權益能被保障,也是向社會證明少數族群的權益是會被看見的,這是一個人權進步的里程碑。但在這種討論風氣盛行的社會中,仍有反對方不遺餘力的向大眾宣導其主張。台灣反同者大致上分為兩種:宗教人士與保守人士。台灣在宗教方面因融合不同族群文化導致產生多元宗教信仰的社會風貌,許多宗教規範家庭得由一男ㄧ女組成,因此當政府考慮是否同婚法制化時,其宗教的信徒大都抱持反對的態度或是以激進的方式反同。另外,受傳統的儒家思維薰陶,仍有許多長輩對於同性相愛甚是無法理解,認為同性戀是種精神疾病、愛滋病是藉由同性戀者傳染等歧視的眼光去看待同性戀,因此在短期內鑰匙長輩接納同性戀仍是一大困難。

我認為,我們不能強求讓反同者徹底刷新觀念或是硬逼迫異性戀者支持同性戀。但反同者與支持者可以互相尊重彼此的想法,避免以激進的方式去影響中間派的思想,可以透過教育與廣告去宣傳己派提倡的理念,以理性友善的方式避免加深兩派之間的隔閡,分裂社會。而身為中間派的民眾,應當抱持「旁觀者清」的態度去理性分析兩派各持的意見以及相關議題的媒體報導,而不是一味跟隨多數人的意見,隨著趨勢捲入意識的螺旋中但根本不清楚自己支持的原因,不論加入任何一方,都要清楚自己的意見並保持理智,並給予適當的尊重。

而在同婚合法化後,雖然如婚姻和財產分配等權益已受保障,但我認為還有權益需要受到更完整的保障,例如前一陣子吵得沸沸揚揚的黃氏兄弟瑋瑋事件,身為公眾人物的他隱私權遭侵犯,自己隱藏許久的性向被迫公開於大眾,同婚合法並不代表可以如此逼迫人出櫃,每個人有不為人知的過去,選擇隱藏或公開全有個人的原因,我們能做便是消除歧視,打造更友善溝通的環境,避免再有人因自己的性向而受傷。

願世上所有的愛,都能被同等對待

在亞洲地區極具影響力的香港巨星張國榮,曾在路上和伴侶被狗仔偷拍,張國榮不顧一切的牽著伴侶的手,坦坦蕩蕩地走在街上,事後還稱讚狗仔的照片拍得像海報。「你是我的,無論晴天陰天,無論世界與他人怎麽想,我都以愛你為榮.我愛你,就是如此坦蕩」,充分展現出自由戀愛不受外界眼光掃視的那份勇氣。而埃及性別平權支持者莎拉‧赫加齊曾在自己的社群網站中貼文:「天空比地球更美麗,我想要天空,不想要地球。」寧願在地球上受到傳統社會的枷鎖束縛,還不如奔向天空,毫無牽掛、無拘無束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在已經通過同婚法案的台灣社會中,當這群人為勇敢追愛做自己而感到驕傲之時,我們理應打造更友善意見交流的環境,承認他們的存在,讓社會上所有的愛,都能被同等對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