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將在本周六登場,中共官方對於本次台灣選舉同樣關注,中國《央視》的節目「海峽兩岸」與會者在1月6號談及本次選舉時,紛紛表態「厭倦藍綠惡鬥」,力挺柯文哲和「無色覺醒」,並表示如果政黨票投台灣民眾黨等小黨,可能讓其成為國會關鍵少數,以制衡民進黨。

柯文哲日前更表示,若讓「民進黨完全執政,也沒有比較好啊!」且「現階段如何讓台灣跳脫藍綠的泥淖,這的確是一個讓台灣重開機概念。」但眼尖的民眾一看就會發現,柯文哲這樣的說法完全跟中共如出一轍,以高呼「終結藍綠惡鬥」之名,行「傾中打台」之實,彷彿變身為「中國同路人」。而民進黨完全執政後真的如同柯文哲說的一樣沒有比較好嗎?

其實,若民進黨只為自身黨內的利益考量,大可以選擇一些短期且表面的政策,或像韓國瑜一樣在未經審慎考量下開出「讓大學生免費出國留學一年」或「成立10兆元規模中華民國主權基金」等不切實際的唬爛政見,要知道,中央政府的總預算一年也才約2兆元,不知道韓國瑜是要從哪裡生錢出來?反觀民進黨政府,雖深知許多政策的推行無法在短時間內浮現出成果,卻還是將台灣的發展放在第一順位,選擇了一條叫艱難的路走,努力將國家的科技發展、教育議題、社福到財政經濟打好地基,從各產業的基本面著手進行產業轉型及升級,更為國家下一個世代的競爭力做好準備、紮好根基。

以國人關切的經濟議題來說,馬政府執政時,是台灣無薪假最多的時候,經濟成長率甚至在2009年變成負值,在亞洲四小龍中,馬政府任內台灣經濟成長率永遠墊底,2015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也只有慘淡的0.7%,2016年5月民進黨政府接手後,很多人對民進黨持續抱持了「對拚經濟不內行」的刻板印象,質疑2016年的經濟成長率「可不可以保1?」結果2016年的年底經濟成長率達到了大約1.5%左右,從2016年第一季之後,經濟成長率更是連續14季正成長,更因成功因應美中貿易戰的變化,2019年前三季經濟成長率皆成為亞洲四小龍第一。此外,民進黨政府所推動的轉單效應,有效帶動台商回台,提升國內的投資和內需,這才是拚經濟正確且長遠的方法,讓產業體質穩健轉型,打好台灣經濟地基,帶領台灣一步一步實現經濟榮光。

此外,在面對中共霸權的威脅下,蔡總統和民進黨深知,若向中共妥協,將付出極大的主權代價,這絕對是台灣人民所不希望的。台灣一代代追求民主自由的先進,辛苦累積的主權獨立與國家認同,絕不能在一剎那間消失殆盡。

也因此,民進黨政府這三年多來,在台灣主權安全上加強建立民主防護網,不僅完成國安五法的修正,包括修訂兩岸條例,提出建立政治協議民主監督機制、強化現、退離職公務員及軍職人員赴陸的管理,更調整中資違法投資的法定罰鍰額度等法律修正。同時,蔡政府為了因應中美貿易戰的情勢,亦積極檢視相關經貿法規措施、完備安全管理機制,強化對在中國工作的台商諮詢、聯繫及輔導。畢竟,蔡總統和民進黨知道台灣主權不能像國民黨執政時期一樣,當作談判的商品讓渡出去,更不會像柯文哲一樣,靠一句「兩岸一家親」討好中國,只為贏得中共芳心。

面對中國壓力下的武力威脅,國民黨從來沒有具體的辦法來保障台灣安全,只是消極的希望戰爭不會發生,而還在期待四年後角逐總統大位、想在這次選舉中爭奪國會關鍵少數的柯文哲,實際上已成為「中共同路人」,這樣的第三勢力又怎麼能扮演國會的關鍵少數,若真讓柯文哲和民眾黨如願,恐怕只會讓民進黨這三年多來為台灣打底的改革中斷,無法實現抗共保台的願景。

未來四年,你想要一個怎麼樣的台灣?是「中共代理人」 國民黨執政下的台灣?還是支持由「中共同路人」柯文哲為了破壞改革所形成的第三勢力?或許,改革的路上很難立竿見影,但蔡政府卻也都在爭議中逐一實踐當選前承諾的各項政策,未來四年,唯有政策的延續與不間斷的改革紮根,台灣才有機會更好。面對中國,每一張選票都是一分力量,集中力量,讓蔡英文為台灣挺直腰桿做更多事、讓民進黨國會過半,為台灣做更多的改革,更保住過去3年多的改革成果。

文/姚清峰(曾擔任議員助理及學術研究助理 工作之餘熱衷政治研究和時事探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