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英國脫歐公投開始,不少政治評論皆認為世界政治鐘擺回右翼保守主義,但筆者卻覺得有別於以往的歷史,西方民主國家正進入一種前所未見的反菁英潮流,尤以英美最為顯著。以英國為例,英國保守黨的強森,在去年接任首相後,決定解散國會舉行大選,結果迎來保守黨的大勝,而強森本人一路走來,比起美國的川普,他更早將政治傳播演變成鬧劇表演而取得成功的人。

強森早年兩度競選大倫敦市長,原本都不被看好,因為他從政初期已經聲名狼藉。他大學畢業後曾任實習記者,卻因為在報道中故意編造假資料,而被傳統大報《泰晤士報》解僱。他與第二任妻子育有二子二女,卻又與一名顧問搞婚外情,這段關係令他有一名私生女,最終事件鬧上法庭,上訴法院裁決他身為政治人物,公眾對他的婚外情醜聞有知情權,裁定媒體有權報道。他的誠信問題和不忠丈夫的形象,在任何年代都理應可以摧毀一個政客的仕途,但對他而言卻是毫髮無傷,兩次市長選舉都能大勝。他的策略是令到所有討厭對手的選民都投票給自己,反對工黨的意見領袖都願意替強森拉票,宣稱強森就算政綱不一定比對手優秀,相對於正經八股的工黨候選人,強森至少是個風趣的人。

強森在大學時期,有一次參加演出莎士比亞話劇,他純粹因為懶惰,對背誦台詞全無意欲,到了上台時他決定亂說一番,將嚴肅的沙劇變成他的脫口秀,結果他的小丑行徑被當成勇於顛覆傳統的作為,他令到台上拍檔不知所措的表情也令到觀眾捧腹大笑,此事讓他在大學同學之間大受歡迎。強森常常私下講述這一次經歷,令他發現與其勤力認真,原來毫無準備胡說八道更能使自己受歡迎。事實上,強森那一夜在大學劇場的表現,正是他日後從政態度的縮影。他的對手時常嘲笑他不修邊幅,沒能像個值得國民尊重的政治人物,但其實鏡頭多次拍攝到強森在接受記者訪問前故意把自己的頭髮抓亂。他每次的「失言」似乎都是精心計算,使他長期成為新聞焦點,大眾卻像是染上審謬疲勞,他經常「失言」以至其他爭議行為,對他的民望已經不再構成任何負面影響。就算已經貴為首相,他還是一再故技重施。在大選前最後的緊要關頭,他出席一個派發牛奶的志工活動,他為了避開記者提問,竟然把自己關進擺放牛奶的冰箱內。結果大選過後,他成為繼柴契爾夫人之後最強勢的保守黨首相。

英國大選結果當然可以有多方面的解讀,然而選民對於政治領袖的誠信,重視程度彷彿不及以往。英美社會昇平日久,但社會上仍舊充斥大大小小的問題,無論投票給不同的政客,結果不是解決不了問題,就是解決了舊問題又衍生出新問題,投來投去自己的生活都沒有出現顯著的改善,結果大家都厭倦政治菁英自詡的候選人,一板一眼跟你認真擺數據講道理,既然政治選舉既沉悶又無法帶來改變,倒不如選個有娛樂性的總統或首相。興許科技發展也帶動了此一趨勢,今天已經難有觀眾安坐電視或電腦面前二十分鐘,完整聽一遍激動人心傳播希望的歐巴馬式演說;流動裝置上彈出來的影片,如果幾秒之內不能吸引注目,就會被略去不看,那就更造就誇張躁動政治傳播手段。強森和川普的成功,當然吸引全球政客爭相仿傚,但如果有人認為只要摹仿他們的胡言亂語就能同樣取得成功,未免把選舉看得太簡單。以強森為例,他自我矮化擺出一副「庶民」姿態,自己可一點也不「庶民」:他來自政治世家,讀書怎樣胡鬧也是牛津畢業生,在傳媒有龐大的人脈,完整做滿八年大倫敦市長任期,再進入政府內閣出任外相累積中樞經驗,步步為營才走到獨攬大權的今天。然則筆者也不會把他當成「政治天才」,最多現階段只能稱他為「選舉天才」,政治的能力還得看他執政後交出怎樣成績單。只是反菁英心態已然是世界性的政治潮流,背後的「庶民」力量的確不能小覷。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