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投資額高達6千億的彰化離岸風電建設,在王惠美就職後面臨程序上技術杯葛,讓好事一樁的綠能建設被迫喊卡,為什麼會這樣?還記得在縣長選舉前,王惠美偕同盧秀燕大談空汙改善計畫,並且對民進黨的綠能政策百般批評,在此先不細究她的批評內容是否有道理,但她在選前以及選後的態度一百八十度大翻轉,我們該如何理解呢?

在進行解說之前,先公佈解答好了。這個議題看似複雜,但其實邏輯很簡單,那就是地方派系出身的王惠美為了要感謝海線樁腳支持,在選後想回報一些肥肉給他們,所以企圖爭取更多的開發商回饋,如果開發商真的因此讓步,這將會反映到躉購費率,形同全民補貼王縣長的樁腳,若是開發商不選擇讓步而撤出此次建設案,亦將造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縣民的三輸結局。

在表面上,王惠美所領導的彰化縣政府不斷高喊程序問題,企圖拉長談判的空間,但其實只要細究發電業申請設置審查以及作業流程,就會知道這只不過是藉口罷了,依據電業法24條授權訂定的電業登記規則就明文寫到,「地方政府同意函」跟「籌設現勘意見同意回覆」是不同要件,請彰化縣府不要混淆視聽,也請王縣長出面回應這個問題,不要只是利用資深文官上火線為你辯護。

總之,王縣長不是為了省錢,是條件還沒談好,因此利用程序問題來拖延時間,這可能造成哪些後果?首先,王縣長在選前提出的綠能願景,形同被重重打了一巴掌。再者,開發商早已承諾要設籍彰化讓縣府可以收取營業稅(預估約ㄧ年30億),還有漁業補償及促協金,大部分都是分配給王縣長的海線支持者。另外,風電多數的供應商都是本土企業,更將創造2萬個全台工作機會,王縣長的勒索反倒失去地方稅收、全台灣本土供應商沒生意可做、上萬個工作機會付諸流水。最後,這種反覆態度亦將影響外商對台灣投資環境的信任度。王縣長,你影響的全台灣人民的未來!

這原本就是個符合程序的正常建設案,參與開發的五家業者大概都沒有想到,會遇上如此粗暴的政治勒索吧。我在猜想,王惠美縣長上台後可能希望趕快犒賞地方派系在選舉期間的「功勞」,所以才如此急就章的進行拖延談判,結果最後不僅什麼都得不到,還可能造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縣民的三輸結局,真是始料未及呀。

文/黃博揚(私人智庫研究員)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