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產生與目的,是為了溝通與表達,討論是否廢除ㄅㄆㄇㄈ並不是當前急迫的課題,更嚴重的事情,是使用文字不當而造成不良風氣的事件,正不斷的危害社會,政治領域尤為明顯。像涂醒哲最近在嘉義市政壇成為屢被注目的焦點,不外乎是因為黃敏惠與蕭淑麗二女加入嘉義市長的戰局,現任的涂醒哲自然成為外界的箭靶,比如網路竟流傳一篇看似言之鑿鑿的文章,直指涂醒哲「賣官」,進一步細看內容,連官位的「價碼」都有,真是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差點以為作者即是涂醒哲,才會如此的「清楚」。該文甚至用戲謔的口吻指出:「涂市長當然是上醫醫國,可是那個年代出身的醫師治病是要收紅包的。」就連醫生的名譽都差點葬送在寥寥幾字之中,極其明顯的,是一篇不折不扣的「誹謗文」,點閱率有了,卻也不值一看,徒費社會資源,只不過該作者落實了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精神: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曾幾何時,一些人坐在電腦前動動鍵盤就可當偵探或是記者,卻經常連查證的SOP都可以無視。新聞、網路文章的精確性,真是越來越堪慮。

  媒體除了有迅速性的優點,亦有大問題。竊以為,史有秦始皇「焚書坑儒」,今有媒體「毀書坑人」的文化浩劫。因為毫不誇張,自電腦幾近毀掉一代人的文字撰寫能力之後,媒體或將毀掉一代人的知識體系。以網站而論,其有「破碎化」的缺點。許多網站張貼的內容不多,基本上傳播的內容會有混亂或破碎化的現象。現在的媒體基本上很多是這裡寫一點,那裡抄一些,而它的危害顯然是,極難形成有效的知識體系,他們只能以一個又一個的知識點,散亂的去影響民眾,如同以大量的零碎時間,閱讀可能同樣零碎的新聞。以往,我們可能會利用這些零碎時間去閱讀一些可以構成系統性知識體系的內容,比如看一本書。媒體大量佔用了我們的閱讀空間,使得我們可能將進一步遠離書本,遠離系統性的知識體系,缺乏時間來學習,來接受系統性的文化薰陶,而使判斷是非的程度變得低落。

  當然,並非完全將責任歸咎於媒體,然媒體已成為多數人每天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其影響力不言而喻。在傳統媒體時代,動輒一整個單位圍繞整份報紙做內容,即便是網路媒體時代,也往往是一整個公司的團隊在做內容。那時,記者給我們的感覺是非常專業而讓人敬佩的。現在,一位記者或是一位網友即可做新聞,或是團隊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將知識或新聞的掌控,交由不成熟的人,大家能放心嗎?所以,產生出的內容也容易禁不起考驗。傳統媒體時代,發表新聞前要經過嚴格的審核流程,並且因為媒體數量少,所以有大量優質內容可進行挑選。即便需要原創的媒體,亦更容易獨佔題材。目前,一方面,要靠為數不多的團隊吃力地原創內容,還要與別的媒體對素材進行白熱化競爭。另一方面,由於一些記者或作者經驗不足,有時未能有效辨別內容真偽,能保證內容的原創性和文字的質量已堪嘉許。更甚者不惜在內容上譁眾取寵,造成各種抄襲和謠言。素材有限,原創能力不夠,就只有抄襲或者轉載一途。大量內容的氾濫,也讓大眾疲於質疑,疲於分辨。現在的媒體,是否讓我們遠離了那些原來被奉為權威的老牌媒體?但對於傳統媒體時代的很多東西卻沒有繼承,或者說沒有新的發展。

  有時,終極政治就是分贓,有一些人因為得不到他想得到的利益就離開或是批判。社會需要一同改革這種不當的陋習,讓政治不再是以好處結合,而是以理念結合,一起來參與建設。因此政治人物需要更多信譽的塑造,站在你所服務民眾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你就是智者。涂醒哲不是笨蛋,如果他真會賣官,又豈會訂定「進市府工作需考試」的規定來自打嘴巴?有些事,是可用常理或常識輕易判斷的,不必用文字賣弄風騷、洗腦大眾。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