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當管理費成了社區的房貸:從隋棠爭議看住戶治理困境
2025.09.23 | 11:24
事件回顧藝人隋棠被指控積欠 11 萬元管理費,管委會循司法途徑追討,卻因送達瑕疵遭法院駁回。隋棠反擊,指管委會三年不修繕漏水,她自掏腰包近 50 萬元補漏,才以「抵銷管理費」抗議。這場爭議迅速從名人八卦轉化為全民關注的居住治理話題。管理費,其實是「社區的房貸」我們繳房貸,是在守住房子;繳管理費,則是在守住社區。房貸斷供,銀行會啟動追討;管理費拖欠,管委會就可能走上司法途徑。不同的是,銀行制度透明嚴謹,繳款紀錄一清二楚;管委會卻常因決策與財務黑箱,引發住戶質疑「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拒繳管理費雖能表達不滿,卻像拒繳房貸一樣,「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最終傷害的是社區品質與房產價值。社區治理的結構性困境隋棠事件凸顯了普遍存在的五大問題:權責模糊:頂樓漏水究竟屬於公共設施還是個人責任?法律規範不明,爭議不斷。透明不足:管委會財務與工程流程欠缺公開,住戶難以建立信任。信任破裂:住戶覺得被忽視,就以拒繳抗議,導致惡性循環。法律救濟有限:住戶若遇管委會失職,缺乏有效救濟途徑。事實上,管委會只是管理組織,管理費屬於全體住戶的「公共基金」,並非管委會所有,因此不符合法律上的抵銷要件。正確作法應是召開區權人臨時會議,撤換管理人員,並要求其移交基金給新任管理人員。專業缺位:管委會多由住戶兼任,欠缺專業能力;若引進專業物業公司,又常因成本卻步。這些結構性問題,使得社區治理容易滑向對立與失能。從名人糾紛到制度啟示如果只看八卦,問題是「隋棠該不該繳管理費」;但如果放在制度層面,更值得追問的是:台灣千萬戶公寓大廈,是否缺乏有效的治理架構?當管委會失靈時,住戶該如何合法維權,而不是陷入「社區內戰」?我們是否需要更完善的監督與制衡機制,避免社區治理淪為零和遊戲?破解困境的方向要讓社區治理走出困境,需要制度與文化並進:建立透明機制:公開財務與決策,讓每一筆管理費用途可被監督。完善法律救濟:在賦予管委會追討權的同時,也提供住戶挑戰失職決策的合法管道。推動專業化管理:透過政策或稅務優惠,降低聘用專業物業公司的門檻。強化住戶參與:提升住戶參與率,避免社區決策被少數人壟斷。結語隋棠事件不只是名人新聞,而是一面鏡子。它提醒我們:繳管理費就像繳房貸,是社區安定的基礎。真正的解方不在於「誰對誰錯」,而在於如何建立一套透明、專業、可信賴的治理機制,讓住戶與管委會從對立走向共治,才能維持社區的長久價值與生活品質。
最新留言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