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鐘林豪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鐘林豪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反思張亞中現象 國民黨出了什麼問題?

    2021.09.22 | 16:38

    最近不少藍營支持者肯定非常煎熬,統派張亞中逆勢崛起,9月14日民調超車朱立倫,不免讓人回想起數年前的亡黨感惡夢。筆者心情也非常沈重,試想張亞中嚇死人的母雞效應、民進黨鋪天蓋地的抹紅梗圖、知識菁英藍大批出逃民眾黨,若張亞中當選,這些末日景象恐怕將一一上演。 張亞中現象的出現,筆者認為主要有兩項因素,分別是藍營群眾厭惡民進黨卻無處宣洩的無力感,以及國民黨內民意偏離現在和未來必然的主流民意。 韓國瑜2018年的出線,讓許多長期看不慣民進黨,卻苦無管道抒發情緒的藍營支持者終於找到能代表自己的政治人物。結果,韓在2020年慘遭滑鐵盧讓他們瞬間失去精神食糧。這些藍營支持者原本就厭惡國民黨建制派,認為建制派「沒有中心思想」,離底層民眾非常遙遠,戰鬥力更沒辦法對抗萬惡的民進黨。 因此當拿著關刀,論述看似頭頭是道,高喊要成立三億打鬼基金的一介布衣張亞中出現時,不少人就像看到救世主,說什麼也要把張亞中扶上正統。尤其選監會移送張一案,筆者看到更多人誓死要為「受黨中央不公不義打壓」的張校長力挺到底,堅信只有張亞中才能救國救黨。 另一方面,以統計數據來看,國民黨65歲以上的黨員佔比高達七成,筆者深切認同張亞中現象本質就是「特定群體抱團取暖」。張亞中的統合論在台灣只有深藍統派能接受,美中對立升高、台灣人8成對中國大陸不信任的現狀,國內外局勢都毫無簽和平備忘錄的空間,由此可合理推論張亞中的支持者,多為現實認知不高的情緒型統派、保守派。 張亞中的支持者或許在國民黨有一席之地,但一旦放到選舉中檢視,單一選區穩死、複數選區人人自危。這正是為什麼14號民調一出,不少基層議員和藍營縣市首長幕僚,都匿名在媒體上面放話要國民黨選民認清現實,不要讓國民黨真的變成中共同路人,否則出走民眾黨難以避免,國民黨真的永無翻天之日。 以上兩因素的相互拉抬,即構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張亞中現象。後續值得觀察的,即為黨內的棄保效應是否可能有效發揮,把票集中在最能和張亞中對抗的朱立倫身上,否則紅統當家,2022選舉崩盤指日可待,百年大黨的末日也近在眼前。
  • 投書 藍營基層突破救世主心態 國民黨還有救嗎?

    2021.09.22 | 16:37

    時至9月19日,國民黨已有三位地方首長:雲林縣長張麗善、台東縣長饒慶鈴、南投縣長林明湊公開挺朱。從現實層面分析,百里侯的表態代表基層信任朱立倫在2022的領導力;心理層面上,則顯示藍營基層的務實理性,正逐漸取代數十年未解的救世主心態。而這對政黨支持度始終未見起色的國民黨來說,無疑是最好、最有力的徵兆。 眾所周知,國民兩黨最大的差異,在於後者擁有競爭性的派系政治,前者則多為個人政治人物領導的鬆散山頭。派系政治讓民進黨的黨內鬥爭十分制度化,派系利益整合、一致對外的成本低;山頭政治則讓國民黨內鬥內行、外鬥外行,且人人期待單一政治明星成為國民黨的救世主,用懾人的氣勢和光環掩飾黨內未解的分裂,最後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民意。 救世主的出現絕對有其正面價值,特別在選舉期間,如果光靠單一政治明星就能帶動選情,讓民眾能確實深思、反省、認知到政治現狀的不合理,救世主的功勞實在不可磨滅,而這正是2018年「韓流」的特別之處。 但救世主政治也有其危險之處,即當救世主本人的理念與主流民意顯有矛盾,甚至極度容易成為對手陣營的負面宣傳標靶,一部分人眼中的救世主,很可能根本是毀滅整個黨,拖垮黨內同志選情的票房毒藥,而這正是現在國民黨主席選舉中的張亞中。 正因如此,我們見到三位地方首長在張亞中民調居冠、扭曲的救世主心態正在發酵時紛紛挺身而出,呼籲黨內同志回歸務實理性,支持最能發揮有效領導,團結國民黨的朱立倫。號稱國民黨空軍司令的羅智強也在19日逆風發文,強調張的當選肯定意味國民黨將被抹紅到底,2022和2024淪為泡影。立院黨團原本鐵桿挺江的林為洲,也轉而大力支持「不走偏鋒」的朱立倫,期待務實理性的國民黨能成功重返執政。 回歸國內民意,許多中間選民對國民黨仍有期待,絕對不只是國民黨穩健的兩岸政策,而是國民黨傳統的務實理性,比掌權後派系分贓吃相難看,甚至危害到民主政治的民進黨好上許多。筆者斷言,此次若朱立倫當選,代表藍營基層突破救世主心態,回歸務實理性的國民黨將迎來兩年多的穩定期,除了能發揮更強的監督力道上,2022和2024更是大有可為。
  • 投書 民調七三開 朱營仍應戒慎恐懼 江營仍有翻盤機會

    2021.09.03 | 13:57

    有媒體報導8月24日指出,三份民調皆顯示朱立倫與江啟臣在黨內的支持度大概呈現七比三,就算扣除國民黨智庫否認的那份,其他兩民調也足夠說明現狀對朱較有利。然而正如江啟臣所說,民調「參考就好」,但是該怎麼精確的「參考」這幾份民調,今天就讓筆者以選舉走向、政見比較、以及兩岸論述三點分析。 首先,有限的資訊告訴我們,這些民調都是藍營地方系統委託民調公司調查,調查對象都是有投票資格的已繳費黨員。因此可以合理推論,部份藍營、地方派系至少在八月初,仍有不少人未決定投票意向,並希望訴諸科學、理性的方式判斷利益何在。朱立倫在民調上的領先,代表「西瓜偎大邊」的效應可能會出現,但如果江陣營能掌握委託民調的確切是哪些地方系統,或許也有對症下藥、重點管理的機會,在選舉中板回一城。 其次,黨主席選舉開打後,朱陣營喊出有效領導,以及成立大數據中心、青年MA培訓計畫、黨組織線上化等三個改變。從民調的大幅領先,我們也可以客觀判斷藍營選民較認同朱的訴求,即使江陣營宣稱這三項計畫早已行之有年,然而多數黨員明顯無感。 當然江也可能只是犯了國民黨的宣傳無力的老毛病。由此來看,江在選前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應該盡力宣傳或包裝自己這一年半來的政績,讓黨員清楚了解這一年半來國民黨有什麼改變?換上年輕人做的新氣象在哪裡?否則目前看來,無論是各家民調的政黨支持度,還是江數次失敗的藍營地方縣市串連,黨員為什麼要再給這位史上最年輕的黨主席一次機會? 最後,正如各家分析所言,兩岸論述一直是歷次國民黨主席選舉的焦點議題。此次朱江對決,朱立倫喊出「求同尊異」,而江啟臣選擇沿用「憲法九二」。目前看來,黨員們明顯對「憲法九二」宣稱能安撫國內民眾的反中情緒不甚信任,而這也可能正是江啟臣最近數次強調「憲法九二」就是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的原因。 但是筆者認為,江陣營或許得好好思考「憲法九二」是否有其先天上的缺陷。江啟臣希望用一般民眾都比較認可的中華民國憲法,包裝讓臺灣人非常敏感的一中原則,藉此提升「憲法九二」的國內支持度。不過,就連許多政治或法律專業的人都不一定了解憲法,一般人要看懂這樣的幽微深 意或許更加困難,等於「憲法九二」本身非常不直觀。如此看來,更直觀的兩岸論述,或許是江陣營現在必須考慮修正的方向。 七三開,表面看似是蠻大的差距,但選舉一直都是如此,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結果。目前看來朱立倫穩步前進,積極佈局2022也確切收到成效;江啟臣意志堅定,仍努力走訪各地方派系,青年工作也並未放棄。因此挺朱的黨員,絕不能看到民調差那麼多就不去投票,相反江的支持者也是。 近期民進黨的打朱力道越來越強,朱立倫的臉書發文經常成為1450的洗版重點。由此亦可判斷,民進黨從朱立倫站穩台灣歷史詮釋權後,已將朱視為對民進黨接下來最大的威脅之一。搞笑的是,某論壇的挺江投書,卻將這些現象還有民調數據,全部歪曲詮釋為民進黨挺朱打江,實在讓人看得啼笑皆非。或許適時約束旗下寫手,防止他們變成豬隊友,也可能江啟臣接下來必須認真面對的另一個問題。
  • 投書 有效發揮地方包圍中央和制衡民進黨,只有朱立倫能做到?

    2021.09.02 | 20:48

    根據筆者的觀察,無論對社會大眾,對國民黨黨員,或甚至是美麗島電子報調查出來7成討厭國民黨的年輕人,大家都希望國民黨能成為一個可以好好監督、制衡民進黨的在野黨。2020總統大選中,台灣選民政黨票和總統票分裂投票的行為,就是這個現象的最好證明。 特別在蔡蘇體系防疫不力、疫苗缺貨無解、人民被迫施打保護力成謎的國產疫苗的當下,民眾的不滿積沙成塔,卻也無處宣洩。此時在任何一個民主國家,人民會自然地把希望寄託在最大在野黨身上。大家希望從在野黨的強力監督看到國家未來不同的願景藍圖,從在野黨發起的公民運動、政治攻防中得到情緒的抒發。 但是各家媒體和智庫的政黨支持度民意調查,卻證明了這個現象並沒有出現在2021年的台灣。國民黨並非沒有努力,立院黨團一改過去被詬病的保守和溫良恭儉讓,在監委提名、在食品安全、在鐵籠公投等好幾個戰場,在議場內外奮力用行動阻止惡法通過;智庫也積極做出更多政策民調和相關研究,提供充足的政治攻防彈藥;黨中央各單位更是將士用命,用最有限的資源,做出逐漸讓人有感的公眾宣傳。 所以,國民黨支持度沒有起色,多數年輕人依舊反感,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筆者認為,或許黨主席本身就是問題。江啟臣終究缺乏完整的從政經歷,即使年輕有衝勁,但敗在地方整合不力導致黨中央角色持續弱化,民進黨根本不怕無法有效發動地方包圍中央的國民黨,青年工作不時的形象出包更讓綠營高枕無憂。 這正是為什麼此次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始終有不少人在討論四位黨主席的資歷。因為經歷決定了政治人物的視野和高度,眼下國民黨最缺的,就是一個有豐富選舉和團隊作戰經驗的黨主席,能有效發揮藍營地方縣市多數優勢,更能一目瞭然民進黨中央政府的問題何在。而國民黨四位黨主席候選人,客觀來說,從政資歷最豐富、最完整的就是朱立倫。 許多人,包括筆者在內,都一度以為朱當過行政院院長。朱立倫任行政院副院長時,同屬吳敦義內閣的副院長陳沖、內政部部長江宜樺、交通部部長毛治國,後續都曾接任閣揆一職。只是朱立倫在2010年被派往剛改制升格的新北市對戰蔡英文,最後在這場硬仗中取得大勝。 那些說勝利經驗不重要,或信誓旦旦說從政經歷無法兌現領導力的人,我想也都是自己閱歷和高度不夠才會說出這些話。政治終究是權力遊戲,是權力和利益的分配,特別作為一黨之尊,如果不是深諳各方利益傾軋,能夠據此成為眾人都信任的仲裁者,誰願意聽你在選戰中調動指揮? 更不用說當你的對手是全台灣最會打宣傳戰、組織戰的民進黨,筆者認為,終究還是對戰經驗、從政資歷充足的朱立倫,比較能帶領國民黨在2022年獲得選舉勝利,並在這一年多的過程中有效團結國民黨,制衡一黨獨大的民進黨。    
  • 投書 還是柯文哲最誠實:江啟臣連任民眾黨最開心

    2021.08.16 | 18:16

    近期,民眾黨最關心的似乎不是自家市長被綠營一路追殺,反倒是亟欲化身戰國時期提倡連橫的張儀,試圖影響國民黨九月底的黨主席選舉。 代表柯文哲的民眾黨黨政人士,近期接受媒體採訪「好心」的跟藍營群眾說,如果還想看到藍白合,黨主席請務必投給江啟臣!為什麼?因為江「資歷、輩份都不夠」,所以他才會找民眾黨合作。相比之下,有資歷、輩份的朱立倫當選後勢必以國民黨為重,因此「藍白合將成絕響」。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柯市長的此番用心,無非是希望能繼續吃藍營豆腐,操控根基不穩的江啟臣,翻轉藍白合,最後變成形勢有利民眾黨的「白藍合」。 更白話的說,民眾黨明白只有國民黨繼續聲勢低迷,民眾黨在2022,甚至是2024才有機會大有斬獲。江啟臣持續的弱勢領導,更讓民眾黨在地方首長和市議員的提名,握有更多籌碼強迫藍營讓步,推舉柯文哲屬意的候選人。讓藍營黨中央和地方維持同床異夢,分而治之,各個擊破,正是民眾黨理想中的政治藍圖。 從過往藍白合作的經驗來看,江主席手上的確握有讓柯文哲白藍合的野心「改變成真」的鑰匙。年初的願景台灣論壇,柯文哲高談闊論居住正義之際,智庫副董事長連勝文和國民黨台北市議會黨團,竟無人知曉柯文哲受邀出席,不滿之餘只能忍氣吞聲。事後,贏得面子和理子的柯文哲,轉手又在市政府成立「綠色連線」,兩面手法拉攏綠營人士,成功拉抬民眾黨聲勢。 戰國時期,呈崛起之勢的秦國,始終突破不了的正是團結一致的六國。以現狀來看,仍掌控多數地方縣市的國民黨選情看漲,然而如果藍營無法成功整合,面對試圖以連橫之術攻下議會席次,蠶食藍營縣市首長票源的民眾黨,一個弱勢領導的主席,國民黨挺得過去嗎? 黃鼠狼頻頻給雞拜年,既然已經知道黃鼠狼的用心,那藍營群眾還要上當嗎?
  • 投書 綽號政治學:國民黨迫切需要正常倫的領導

    2021.08.10 | 18:16

    國民黨的黨主席選舉,眼下朱立倫與江啟臣的對決已成定局。 而選民最關注的,無非是誰能帶領國民黨拿下2022大選勝利?誰能團結國民黨,挺直腰桿與民進黨戰鬥?誰能提升慘淡的政黨支持度?誰能恢復對美政黨外交,打破老美獨尊民進黨的困局?針對這些問題,「正常倫」顯然最有團結國民黨的領導力。 根據筆者觀察,對任何一個政治人物來說,綽號正如沙場老兵身上的傷疤,是榮譽、更是血戰一場場選舉的最佳證明。帶領美國在二戰時橫掃歐陸的巴頓將軍曾說「領導藝術是贏得戰爭的關鍵」,選舉好比戰事,領導藝術正是培養自一次次選戰歷練,將士在外用命的苦,也唯有曾經披掛上陣的人才懂。 網友愛稱朱立倫「正常倫」,除了中道理性、溫和親民的形象外,擁有完整中央、地方、黨務和選舉經驗的朱立倫,就是最適合帶領國民黨從凝聚共識、初選提名、造勢輔選,一路戰鬥、邁向勝利的「正常人」。 政治是權力的競逐,朱立倫之所以能連任桃園縣長、新北市長,正是數不清的重大建設鞏固了他的權力,讓他在數次地方大選擄獲人心。從全國首創並得到「2013國際宜居城市大獎賽」金質獎肯定的「幸福保衛站」,到捷運「三環三線」的實現,以及享譽全國的「新北耶誕城」,扎扎實實的政績,正是朱立倫得以領導國民黨在接下來的公投和九合一選戰,提升國民黨好感度和認同度,抗衡民進黨的最佳證明。 不可否認的是,中美對立逐漸升高的國際局勢,對傳統信仰等距外交的國民黨來說,實在是逆風到不行。民進黨2020年喊出的抗中保台,更是得到美國跨黨派政治菁英的大力讚賞。國民黨欲破此僵局,除了讓人民對其兩岸立場放心外,更重要的,是要恢復美國重要外交官員對國民黨的信任。 不少媒體指出,現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朱立倫熟識,讚賞朱立倫為國民黨的「知美派」,並相信朱未來肯定能有所發展,許多美方人士也常稱朱立倫是台灣政壇的「Big Guy」。自兩國於1979年斷交後,台美外交除了仰賴成熟的國會外交,許多重大突破都是依靠領導人的私人關係。朱立倫數次訪美皆得到高規格對待,加上與布林肯的多有互動,素有情誼,筆者深切相信「Big Guy」要恢復國民黨與美國的關係,絕對所言不虛。 朱江二人對壘,無論選舉結果如何,相信支持者都希望兩人都能繼續為國家、為國民黨貢獻一己之力。然而與此同時,國民黨政黨支持度未見起色,黨中央領導力在大選前急遽衰退,或許正是需要正常倫重新執掌權柄,為國民黨再添歷史新頁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