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謝昺誠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謝昺誠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林飛帆入陣「民主大聯盟」 接受民意洗禮

    2023.05.30 | 19:36

    為佈局艱困選區,民進黨公布新一輪立委徵召名單。在第二輪名單中。前學運領袖、黨副秘書長林飛帆,成為名單中「意外」亮點。而在此次徵召名單「黨內」、「新世代」、「深耕基層」的三個原則之下,外界部分認為民進黨立委徵召提名,可能造成撕裂的聲音,或可煙消雲散。事實上,賴清德主席日前在台大演說時,就直指針對艱困選區,民進黨的提名原則是「擴大社會共識」。其「民主大聯盟」的徵召,就是團結、向上的意象。站在這樣的立場,代表公民力量、黨內年輕幕僚的林飛帆,無異是最符合「民主大聯盟」指標性的人物。其實,林飛帆身為民進黨前副秘書長,曾帶領台灣民主化後強度最大的公民不服從抗爭運動之一,有著極其卓越的領導經驗。林飛帆長年深耕社會議題,對於擴大民進黨與公民社會的連結,並不陌生。當然也不能忘記,林飛帆選擇在民進黨2018年地方選舉大敗時,「逆風」加入民進黨的輔選工作,足見其理想性與堅韌性格。更別提,林飛帆加入民進黨後,順利與民進黨全黨上下,完成2020年總統勝選、國會過半,以及「四個不同意」公投的全面勝利,更足見其政治經驗與能力。也不能忘記的是,林飛帆代表著守護「和平」、捍衛「主權」的力量。在中國文攻武嚇進逼的同時,守護台灣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正是民主社會現正最需要的代議士人選。林飛帆最令人稱道的事蹟,就在於對多年前張慶忠僅花半分鐘宣布將黑箱《服貿協議》送院會存查一事,表現出極高的道德勇氣。而多年來,林飛帆從街頭走進專業的政治運作,不論是透過國際媒體投書、國際媒體訪問,甚至在於幕後的政策制定,林飛帆都發揮極其活躍的角色。更也印證了賴清德所說:「過去民進黨爭取民主,現在要守護民主」的精神,而這正是台灣新世代最需要的人才。根據民進黨內部規定,得票率不到42.5%的選區,一律列為「艱困選區」。但其實所謂「艱困」,從來不是民進黨的「艱困」,而更有可能是台灣社會難得的「機運」。多次選舉以來,民進黨在「艱困選區」的合縱連橫、優秀形象、論述能力,都達到「軟土深掘」的效果,甚至使國民黨「疲於奔命」,以致最後達到「華麗變色」的效果,例如中正、萬華選區的林昶佐,就是極佳的例子。在上次立委選舉,壯闊台灣理事長吳怡農最後以差距不到6000票,僅僅小輸對手王鴻薇;再回到2020年,吳怡農喊出「下架吳斯懷」,更將國民黨的選情「一路打趴」。其實,林飛帆跟吳怡農的形象有高度重疊:形象清新、學經歷俱佳、有論述能力、捍衛主權形象明確。相較之下,國民黨的候選人王鴻薇,是親中色彩濃厚的新黨出身,不僅上中國央視的「海峽兩岸」節目批評蔡英文政府,更耐不住「立委」的誘惑落跑,反倒讓人看出其「看碗內吃碗外」、「沒有真心為民服務」的真本性。在此條件之下,林飛帆絕對有一搏的本錢。總的來說,民進黨第二波提名名單,可以看出明顯回應黨內意見,同時也更加強了與社會「跨世代」的連結。在這份名單中,林飛帆代表的是公民社會的力量,更代表著民進黨專業幕僚的角色,值得國人更多關注與鼓舞。
  • 投書 「韓版」侯友宜的杯具

    2023.04.28 | 17:35

    霎時間,「韓流」在台灣,已蔚為風潮。年輕人流行穿「韓版西裝」,愛美人士爭先恐後購入「韓版化妝品」,韓國流行音樂人人琅琅上口,而韓劇、韓綜更是往往一推出,成為引領一方流行風潮的「現象」級作品。 但是,弔詭的是,近期在台灣政壇,也正吹起一股「韓風」,而且更可悲的是,這股「韓流」跟流行文化,還壓根沾不上邊。在近期,新北市長侯友宜面對市政質詢時,竟吐出「中華民國是杯子」、「台灣是水」的比喻,不禁讓人回想起四年前,韓國瑜「棋子」與「塞子」的高深學問。而侯友宜面對訪美必考題,不僅回答「不及格」,更讓人沒想到「韓流」在近四年後還「迴光返照」,被侯友宜「傳承衣缽」、「盡顯草包」,搞不好連韓國瑜都笑不出來。 其實,侯友宜的「杯水論」,反應的是為爭取選票,展現出來的「總草包化」、「總口號化」、「總綜藝化」,更白話地說,就是侯友宜的「韓國瑜化」。而侯友宜此一說法,也其實和過去「侯侯GPT」的脈絡一脈相承:因為侯心中並無中心思想,所以冒險用華麗不實的口號,騙取社會大眾的支持;因為侯不願意向民眾,坦率內心看法,所以才只會重複「侯侯做歹誌」的口號。侯友宜的「杯水論」、「侯侯做歹誌」,本質上和韓國瑜的「塞子論」、「一瓶礦泉水,一碗滷肉飯」一樣,都是對選民的欺瞞與不誠實。若政治人物連國家未來都不清楚,如何爭取百姓支持? 更可悲的是,侯友宜在學韓國瑜,本質上還是一種「劣化版」的「鸚鵡學舌」。有評論人精準分析:「韓國瑜總是舌燦蓮花…但是侯友宜翻來覆去幾句話,始終在排列組合,說半天也蹦不出一子來,有時會讓外界覺得他『高深莫測』,但也有人嘲諷他根本『詞彙有限』。」說到底,侯友宜「杯水論」的嘗試,好像什麼都說到了,但什麼也都沒說到。不僅「庶民」不明所以,學者看到也滿頭霧水。侯友宜「為賦新辭強說愁」,反倒讓自己成為「裝年輕」、「裝可愛」的劣版韓國瑜,更讓自己的兩岸論述,像是老太婆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無新意,令人避之唯恐不及。 不僅如此,還有資深媒體人打臉,侯友宜的「杯水理論」,其實是2015年蔡英文競選總統時,統派藍營論述大師黃年的創意。該媒體人進一步陳述,近年來,蔡英文總統的路線不僅沒有打破中華民國,還讓世界擁抱中華民國,這是藍營人士的論述所不及之處。說到底,侯友宜的兩岸論述,拿十年前的論述而「拾人牙慧」,根本跟不上時代,不僅創意追不上韓國瑜,論述精準度也悖離事實。而從馬英九、韓國瑜再到侯友宜,更讓人看出「不用功」,早已成為國民黨人的通病,實在悲哀無比。 這些年來,韓流在台灣未歇,但可悲的,流傳的卻是充滿「幹話」、「草包」的「韓國瑜潮流」。侯友宜的「杯水理論」,學舌韓國瑜,雖然「形式一致」但也「缺乏內容」。侯友宜不管怎麼看,都越來越像韓國瑜,簡直是「韓版侯友宜」,這樣的人若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只是悲慘,更是民主社會的「杯具」。
  • 投書 賴清德提名演說「展現台灣自信」

    2023.04.14 | 13:34

    在四月十二號,民進黨中執會通過提名賴清德為總統參選人。依照慣例,候選人在提名後發表演說。而這篇以「TEAM TAIWAN、挺台灣」為名的提名演說,短短十三分鐘多,卻條條有理、絕無冷場,而賴清德不看稿,表情真摯、態度真摯、充滿自信。給人的感覺,就只有簡短一句:「賴清德準備好了。」 其實,候選人的提名演說,正是候選人「政策藍圖」的展現,更是候選人跨出同溫層、說服選民的開始。當年,在民主黨的提名大會,歐巴馬(Barack Obama)為總統候選人約翰.凱瑞(John Kerry)站台,發表「無畏的希望」演說,講述黑人的「美國夢」,也讓歐巴馬從一介陽春參議員,搖身一變成為政治明星。而甘迺迪(John F. Kennedy)總統,在提名時,提出了要美國人民「勇敢地面對挑戰、勇敢面對未知」的「新邊疆」(New Frontier)演說,更激勵人心,就此開啟了美國偉大的「太空時代」。 誠如媒體所言,賴清德在中執會後慷慨激昂的談話,「等同於民進黨2024競選政綱」。而賴清德這篇「TEAM TAIWAN、挺台灣」的演說,在民主台灣備受世界關注、晶片地緣政治主導全球的時代,或許更有其「歷史意義」,可以分從兩個部分來分析: 第一,穩健的「國際政策」。賴清德從一開始,即從馬英九訪中、蔡英文訪美的辯證關係為破題,闡述這是一場關於「迎向未來、邁向國際」的抉擇。而其提到「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台灣沒有統獨問題」、「兩千三百萬人民可以決定」,其實就是過去民進黨立場,以及「蔡英文路線」的持續延伸。隨後,賴清德再以「2024 年顯而易見的,不是『戰爭與和平』的選擇,而是『民主與專制』的抉擇。」總結,簡短一句話,就正面對決國內有關「疑美論」、「反戰論」的總總悖論,可說是鏗鏘有力。 第二,賴清德清楚以「民主團結」、「民主治理」、「民主和平」三個層次總括。而這三個層次,與其說是「內政政策」的說明,不如說是「民主總戰略」的清晰框架。因為在當前國際局勢,不僅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內政更是外交的延伸。賴清德在演說中,提到「打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由下而上打造民主韌性」,即囊括了民生、內政、外交三個層次,可說是獨樹一格,依據 ETtoday的《十大政治領袖》民調,賴清德在「個人魅力」、「領導能力」、「國際視野」領域一向名列前茅,果不虛傳。 在演說後,外媒路透社(Reuters)即馬上發稿,以「選擇民主」(Choose democracy)為標題,闡述這場選舉的民主意義。而對於國內選舉政治節奏而言,賴清德這場演說,關鍵字無疑在於「民主」、「團結」。在2016年民進黨的提名演說,蔡英文在當時馬英九執政、太陽花學運的背景下,提到「點亮台灣」,令人印象鮮明。而賴清德在2024年的背景下,選擇「團結的」台灣隊意象,並提到「在相同的民主道路上,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價值,擁抱台灣」,在時代意義、政治傳承、國際情勢等角度,無疑是極為成功的「定錨」。 賴清德的演說風格,特色在於其節奏明快、層次分明,對於爭議點不避諱、不逃避,也善於使用俚語、俗語、順口溜,加深聽眾印象。就例如其「了解、理解、諒解、和解」的口號,其實是源自於其過去有關於兩岸交流的談話,而部分媒體稱此說法是對照柯文哲的「五個互相」,這是明顯的誤植。 總而言之,賴清德這場「TEAM TAIWAN、挺台灣」為名的演說,論述清晰、一氣呵成,呈現出來的其實無他,就是賴清德已經「準備好了」,他無疑是檯面上最有準備的總統候選人。在英文,如此的表現稱之為「presidency」,中文則稱呼為「有總統相」,簡單來說就是有那個「範」(pān)。而賴清德的一席演說,證明了他就是台灣社會的最大公約數,令人讚賞。
  • 投書 民進黨「學倫改革」展現決心

    2023.02.12 | 18:31

    日前,民進黨通過「學倫改革專案」,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宣示,此專案秉持三項精神「誠信原則」、「公平公正」、「取得社會公信」,讓社會看見改革決心。而在推出之後,也有部分支持者、評論者提出質疑。在這其中,有誤解、有曲解,甚至也有謬誤,反倒造成民進黨改革「學倫問題」的議題遭到轉移、抹殺,殊實可惜。其實,「學倫問題」誠如賴清德一開始所說:「是不管國民黨、民眾黨,在這次選舉都面對的問題」。如果民眾仍記憶猶新,「學倫」兩個字躍入政治舞台,是在2020年李眉蓁的「論文門」。但不得否認,在2022年選舉時,以林智堅為首的論文爭議,確實抹殺了政策討論的空間,甚至讓許多綠營「五星市長」的政績,無法好好發揮、宣傳,壓縮了民主社會的討論品質,這點,是不論藍、綠、白等黨都必須面對的議題。因此,有部分人士批評說民進黨大搞「自我審查」,甚至成為「聖人黨」,其實,這是一種「顛倒因果」的謬誤。因為,民進黨「學倫改革專案」的最大精神,就是「誠信」兩字,改革方案已經表明「如果學位有可能的瑕疵,就不列在選舉公報上」,這樣的作法,其實等同是為候選人「設下防火牆」,預先管理選舉爭議,為何會出現「自我審查」的批評?為何成為黨內「打擊異己」的機制?這說法是有問題的。其次,有部分人士也擔憂,「民進黨剝奪參政權」、「透過機制排除異己」、「公開送槍給對手」,這樣的說法,可惜也並不成立。首先必須強調的是,數月前由陳其邁前代理主席、鄭文燦副院長領銜的「2022敗選檢討報告」,早就就把治安、黑金、論文列為敗選主因,報告直言:「本案無法及時止血,設下停損點,加深民眾對民進黨處理方式的不滿」。而不僅如此,賴清德在各縣市黨員座談會,黑金、論文等「敗選原因」也一再被提及,因此,「主動拆彈」的賴清德反倒被攻擊,這對所有積極從事敗選檢討的黨公職而言,並不公允,也不公平。民進黨做出表率之後,其實,接下來最大的爭點,其實不是民進黨如何「自我審查」,而是其他國內主要政黨,是否也願意以「高標準」檢視自己?民進黨對自己設下高標準,是對台灣政治、選舉文化設下標竿,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反倒該問的是:國民黨、民眾黨是否願意跟進,讓台灣政治文化更清明、更符合一般選民的期待?讓學倫的爭議,從此從台灣民主政治中「銷聲匿跡」?民進黨已經做出表率,透過「學倫改革」案展現決心。此案不是「面對過去」,而是「面向未來」,如同賴清德所說,「希望未來民進黨在進行任何一場選舉的時候,不至於一再發生九合一選舉時間所發生的事情」。民進黨已經立下標竿、化解爭議,就只能看朱立倫、柯文哲是否「勇敢」接球。
  • 投書 林飛帆道盡民進黨沉痾

    2022.12.23 | 14:39

    林飛帆副秘書長在臉書上,點出台南學甲爐渣案、光電弊案、88槍事件、台南市議長選舉紛爭等紛爭。短短數字,鏗鏘有力,直指問題,確確實實地道出民進黨內現今的沉痾。這次選舉的結果,是民進黨的「警鐘」,「深自檢討」是必然。更何況,「黨內黑道」的事情,選前就已經被國民黨幹到翻天,縱然國民黨黑道問題嚴重也是不已。但總不能以他人的「壞」、凸顯自己的「好」,因為,失去人民信賴、人心浮動不已,都已經是鐵錚錚般的事實。過去一年,民進黨固然面對很多大環境挑戰,不論疫情、中共軍演、九合一選舉的挫敗。但是民進黨也不能否認,黨中央的黑道問題、學甲爐渣案、光電弊案、88槍事件、台南市議長選舉紛爭,都讓自己人「都看不下去」。民進黨需接受不同聲音,而非「排擠報復」,否則沉淪為中共黑幫式威權治理。就例如,郭再欽因自家公司,遭檢舉濫倒爐渣污染農地被查辦,涉嫌不法獲利21億,被要求退出民進黨。而黃偉哲市長任內,經發局長陳凱凌涉貪接受性招待遭羈押、市府副發言人易俊宏遭爆是連環性侵犯,都讓人質疑: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問題?為什麼民進黨不能「先自己做好」?更何況接下來,身為民進黨員,做為全國焦點的台南議長選舉,外界都在關注民進黨是否能展現團結的意志,也是民進黨輸不得的重要戰役。民進黨此次議會雖然過半,但是遭林飛帆點名、大家都在擔心的郭信良跑票問題,恐將發生。六名正國會議員,批評黨團所推正副議長邱莉莉、林志展兩人,甚至公然暗示和國民黨合作,都讓人擔憂,民進黨會一再無視黨紀、屆屆跑票,黨魂蕩然,遭選民唾棄,是早晚的事。此次大敗,民進黨要聽進基層黨員的聲音,而郭再欽、郭信良等問題,都顯露出民主的敗壞。身為台南人、身為民進黨員,林飛帆的中肯一席話,反映出世代的聲音,也是民進黨要好好反思的警鐘。   
  • 投書 賴清德早已躍上國際舞台

    2022.03.17 | 15:13

    近日(3/14),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湯紹成於《少康戰情室》節目中,直指「美國最喜歡的就是中間人選」、「美國對賴清德還有顧慮」云云。此番評論,顯然出自其不客觀的政治判斷。湯紹成作為長期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其罔顧事實及近期重大外交事件的進度,實在令人汗顏。翻開過往新聞紀錄,湯紹成教授具有中華民族團結協會、藍天行動聯盟背景,站在如此極端的特定立場,對著政治人物說三道四,分析客觀程度根本不足採信,更顯見2024賴清德已是最強人選!事實上,美國與賴清德早就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管道,再加上近期烏、俄局勢緊張,美國對這位政治人物,早就展現無比的興趣,身為國際關係專家的湯教授,應該不會不理解其重大意涵。攤開過往事件,2020年,賴清德以「副總統當選人」的身份,出席美國白宮祈禱早餐會,與時任總統川普、彭斯同場,也與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會晤,催生了「以實際行動反制中國長年壓制台灣行徑」的「台北法案」。在今年,賴清德訪問友邦宏都拉斯,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同台互動,並視訊會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美國跨黨派17位國會議員,其中包括聯邦參院外委會主席馬基(Ed Markey)。甚至與會的議員透露:「平常大家都有黨派利益,難得像今天這麼團結,共同關注台灣。」除此之外,賴清德也曾和多國駐外使節建立私下關係,增加彼此互信關係﹔日本捐贈我國AZ疫苗,他也在背後「折衝樽俎」,顯示不論在「軟性外交」、「公衛外交」上,賴清德手法與細膩程度,充滿政治智慧,也深得美方信賴。種種事件,就是要表明單一事實:從莫建、賀錦麗、裴洛西等人一字排開,美國涉台的重量級人物,或是決定美國本土重要決策的政治人物,早已和賴清德建立良好溝通管道,更對這位「台灣政壇的明日之星」,感到高度興趣。師大政研所教授范世平直言:「賴清德早已受到美國高度關注」。美方關注賴清德,背後最大原因即是國際關係的「路徑依賴理論」,因此,美方特重政治人物的一致性(consistency)、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從美方的動作來判斷,美國必定要尋找在國際路線中庸、對中立場堅定的政治人物,而賴清德可說是不二人選。台美議題早就是美國最關鍵的議題,美國不可能不謹慎對待。而湯教授所謂「金孫不討喜」的危言聳論,早就逸脫於學理辯論層次,背後反應的,只是湯教授對近期時事的「不用功」與「不理解」,不值得認真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