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落幕,蔡英文以近80萬選票、6%差距落敗。這場選舉到底輸在哪裡,而為何投票率又是創96年總統選舉以來最低,都值得玩味。
有些人動輒以南部贏得不夠多,北部輸的太多來解釋。其實這都忽略了,一旦全國選票輸了6%,南部再怎麼贏,也贏不回來。更何況得票輸贏通常呈現全國性連動,北部如果輸慘了,南部也不可能贏的太多。況且,這次北部是否輸的很慘,數字並非如此。
由於雙英整個板塊差了近6%,所以,要合理評量民進黨這次各區域到底那個地方輸的比較多,其實該以2004年陳水扁領先連戰的比率,相較於這次蔡英文在各縣市輸給馬英九的比率後,再加上6%的差距,再來進行比較。換句話,合理的比較兩場選舉的計算公式應該是:
各縣市得票%:(蔡-馬)-(陳-連)+6%=小英在各縣市的正負表現
從這角度看,小英在新北市反向成長1.85%,在台北市些微成長0.73%,在基隆成長2.36%,也就是以全國平均值而言,蔡英文在北北基是表現比較好的。
在桃竹苗客家地區地區,桃園退步0.71%,新竹也退0.71%,苗栗退的最多達3.17%。客家妹當總統的口號顯然並沒發酵。
同樣地,中彰投,大台中地區減少1.51%,彰化減少2.61%,南投減少3.76%。這樣的表現,除了反映出決戰中彰投的戰略沒成功外,可能也跟當地立委提名欠缺基層實力有關,導致於選戰停留在空氣票層面,缺乏組織的基礎。
至於雲嘉南綠營根基紮實地區,雲林縣減少0.50%,嘉義縣減少0.04%,嘉義市減少1.35%,大台南市減少0.04%。所謂南部贏得不夠多,無法彌補北部輸掉的選票,基本上頂多只能在曾發生退選風波的雲林縣或國民黨立委候選人基層實力雄厚的嘉義市成立;但對於嘉義縣、大台南而言,不應承擔這麼大包袱。
至於高高屏地區,屏東反向成長1.98%,大高雄也成長1.48%,這可能反映出這兩個縣市長執政績效受肯定外,一部份也跟綠營當地立委實力有關。
花東宜蘭離島部分,傳統綠營實力堅強的宜蘭減少1.78%,但跟泛藍差距甚大的花蓮卻成長2.04%,台東成長1.07%,澎湖成長2.96%;甚至金馬地區,分別多出12.88%、15.91%。這可能與蔡英文在統獨立場的穩健態度,對於這地區民進黨支持度開拓有一定幫助。
整體而言,在北北基部分蔡英文輸的並不多,這部分或許跟馬的執政績效不佳,深藍支持者沒有全部出來投票,或公平正義議題的確有打動部分選民有關。但在桃竹苗地區為何客家票沒有成長,反而萎縮,是否是因為跟中彰投地區一樣,輕於經營地方基層,讓二合一選舉的催票效應發酵,則值得觀察。
也就是,蔡英文在敗選時提到基層耕耘不夠紮實,是敗選的原因之一。這個講法在桃竹苗、中彰投來說,其實是合理的。而這些地區由於綠營屢戰屢敗,出現了部分基層怯戰心態,選舉時只能臨時找人披掛上陣,碰上了二合一選舉,母雞當然就被小雞給拖累了。
至於北北基的微幅上揚,可能是因為這地區比較容易受傳媒影響,也因此,蔡英文主打的理性問政、公平正義議題較有發酵空間,加上她的都會知性女性及傾聽的人格特質,讓她在深藍地區還是有所斬獲罷。當然,74%的超低投票率,可能更與蔡英文的溫和路線雖然有獲得接納,但還不足以激勵冷漠者出來投票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