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1)天公布107年的空氣品質監測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去年紅害次數為310次。環保署表示,提前達到了紅害減半的階段目標,其中台中市在22個縣市裡,紅色警示次數減少比率最高。

環保署今天透過新聞稿發布1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空氣品質監測結果,全國空氣品質監測站因細懸浮微粒(PM2.5)造成的空氣品質指標AQI紅色警示次數,已由104年的997次、105年898次、106年483次,下降至107年310次,與104年比較,改善幅度達68.8%。

環保署指出,透過中央部會和地方政府的努力,細懸浮微粒已明顯改善,也提前達成空氣品質PM2.5紅害減半(較104年997次減少至499次)的階段目標。

環保署統計各縣市細懸浮微粒AQI達紅色警示次數的減少比率,其中台中市減少比率最高,以75%奪冠,南投縣則以63.6%居次,金門縣、屏東縣及雲林縣分別是57.9%、53.8%、49.1%,總計全台縣市改善幅度為35.8%。

台北市及新北市在去年出現過12次PM2.5紅色警示,環保署解釋,12次都是發生在去年3月3日,主因是當天受風場偏東影響、擴散條件差,加上前一日元宵節慶各地施放鞭炮煙火,導致全國共有23個測站出現PM2.5紅色警示。

環保署強調,目前已跨部門合作大幅度推動污染減量工作,然而,面對天候變化帶來的空氣品質影響,仍會有短暫增減差異,但就長期趨勢來看,空氣品質在逐漸改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