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1)日科技部公布,今年1月6日一艘裝載13.6萬噸石油油輪與一艘貨船於東海相撞,除有爆炸與沉默的危險外,有毒油料也可能隨洋飄散,而我國也在後續採取相關措施,以多項資料、數值模擬等結果,評估汙染物未來可能動向,提供政府部門擬定後續因應策略。

由於值此冬季東北季風期,強烈的東北風和冬季南向的中國大陸沿岸流均可能把大氣和海洋污染物向南輸送,因而對台灣附近海域造成災害。

依目前各項數據資料推估,最壞的狀況將是30-60天後,受污染的海水可能沿大陸海岸向南進入臺灣海峽,進而有可能順著海峽中部逆時轉向的海流(橫向流),被帶到臺灣西、北部海岸,將對臺灣周邊海域環境、生態、漁業產生不好的影響,值得各相關部門及學界注意。

而最好的狀況則是污染物隨著海流向北往黃海漂移,季風減弱減小大氣污染物向南擴散。

此次撞船事件,為追蹤後續影響,科技部自然科學與永續研究發展司聯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利用過去研究和海洋學門資料庫海流資料,假設此事件發生污染物洩漏至海洋,研究受污染海水經由風吹、洋流推送往南進入臺灣海峽的可能性。

未來科技部將與學界持續共同密切注意本次撞船事件的後續發展,隨時與政府相關部門配合,協助推估受污染海水的動向和濃度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