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15日與俄羅斯科學院「希爾紹夫(P.P. Shirshov)海洋研究所」簽訂合作協議,雙方未來將針對「水下潛航器研發製造」、及「深海底床物搜尋與撈取」等技術進行交流,俄方將派專家學者攜帶先進儀器來台授課指導。 

「希爾紹夫海洋研究所」擁有兩艘可潛入6000公尺深海的潛水器,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因此找到「鐵達尼號」沉船殘骸。副所長Peter Zavialov表示,幕後功臣是該研究所的兩艘全球最先進的俄羅斯「和平號」潛水器。 

他說,「和平號」潛水器可潛入6000公尺深海,下潛深度可以探索全世界98%的海洋底部,除了當年發現鐵達尼號的沉船位置,探索和拍攝沉船殘骸,「和平號」潛水器也發現德國戰艦「俾斯麥號」殘骸,並曾出動至北極海床探索。

「希爾紹夫海洋研究所」擁有1300名員工,110名博士和276位各領域博士候選人。其中有3名國家級院士,及3名俄羅斯科學研究院院士,是俄羅斯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海洋學研究中心。該研究所的主要目標以統合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的學理及實務觀察,來研究世界海洋和俄羅斯海的複雜現象,其研究成果對於預測地球氣候變化、海洋資源的使用、生態安全的維護提供科學依據。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表示,中山大學將在4年內投入2000萬元,進行大規模水下技術研究及學生培育計畫,包括洋流發電深海錨定、探勘新世代能源「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台灣的海流變化監測及水下文化資產發掘等,都將成為台俄合作項目。

這項合作案源自副校長陳陽益10年前參加國際研討會後所建立的情誼,他每年都到希爾紹夫海洋研究所(P.P. Shirshov)交流,去年9月參訪過程,主動提及簽訂合作協議計畫,立刻獲得友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