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所引起的反應,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陳為廷與林倢投書華盛頓郵報質疑美國自由派媒體,「請你們停止將台灣用作一種在國內鬥爭的工具,或者用以與中國博弈的棋子,而應該反過來,好好檢視自己對人權、自由與民主的承諾」。
華盛頓郵報言論版7日刊出3人文章「Americans should stop using Taiwan to score political points against Trump and China」(英文版、中文版的連結)。隨後,林飛帆也在臉書說明投書的構想。他說,這2天跟陳為廷、林倢(318運動時的夥伴,現在華府工作)寫了一篇投書,評論「川蔡事件」中,美國自由派媒體的反應,7日早上被刊登在《華盛頓郵報》網站。
林飛帆指出,原標題下的是:「Recognizing Taiwan does not ‘damage’ the US(肯認台灣絕非傷害美國)」,最後編輯選了現在的這個標題。
林飛帆表示,這是出自最後一段的節錄。看起來有點矛盾,但他們在行文最後想表達的本意其實很簡單:這通電話的意義是正面的,它提供了重新檢視台美關係的機會。但美國國內無論是自由派或川普本人,都仍在操作台灣議題來鞏固自己的政治利益。
他說,台灣的現實處境究竟如何改善?那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問題。所以有了這篇投書。希望能至少有點台灣人的聲音。
林飛帆也在臉書說明,關於這篇投書,有以下幾點說明:
1、雖然國內的反應大多是正面的,但令人遺憾的是,美國大多數傾向自由派的主流媒體,包括《紐約時報》、《CNN》,第一時間就搶在中國都還沒回應前,大幅度警告「此舉將會觸怒中國」。乃至近幾日的報導也環繞著中國學者、民眾的反應,卻少見訪問台灣人的看法。
很難想像,當達賴喇嘛會見歐巴馬時,這些媒體會這樣群起而上,警告「這會觸怒中國」嗎?
甚至還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立場,如《紐時》中文網這段文字:「將蔡英文看作一個主權國家領導人,會傳達出這樣一個信號,即美國認為台灣獨立於中國,然而,連台灣自身都不會抱持這種立場。」(http://ppt.cc/iM85v); 昨晚甚至有脫口秀主持人在節目中,將台灣稱作「流氓國家」,將蔡英文比作辛巴威的獨裁者(http://ppt.cc/ChMqv)。
雖然這也不難理解,更多地是出於美國國內「自由派」對川普憤怒的投射。但對於台灣要在這樣的政治內鬥中被陪葬,我們心有不甘。對於這些「自由派」的雙重標準,我們也很不爽。
2、於是,我們挑選了立場較偏自由派的媒體投稿,最後《華盛頓郵報》網站接受刊登。我們目的就是希望藉由曝光度較高的自由派媒體,跟這些自由派的讀者溝通幾件事:
第一,我們和許多台灣的年輕世代,其實跟你一樣,我們也不爽川普。
第二,但我們批判「自由派」媒體的雙重標準。
第三,向還不熟悉台灣的美國大眾解釋台灣的政治處境。包括我們其實有相當不錯的民主成就,卻不被承認作一個國家、不能參加各式國際組織。
第四,我們並不像一些媒體暗示的那樣,是一個「用錢買電話」的國家。如果這個電話裡面真的牽涉川普個人的商業利益,那我們也會反對。同時,我們也不滿川普「我接電話,不過是因為軍購」的暗示。
第五,我們也要強調,這些傳聞、這些私底下的暗盤之所以有市場,正是因為台美長期不正常的關係所致。「自由派」如果要檢討,就不該只顧著看中國生氣了沒,而應該把台美關係議題也放在「台灣」的脈絡底下談,並藉此機會著眼於台美關係正常化的可能。
3、也許有些人看到這裡,會覺得我們太不懂政治,覺得「國際政治不就是講現實?」、「還在那講不爽川普,難道不怕觸怒川普嗎?這難道不是反而對台灣不利?」。
但我們就是覺得,該講的還是要講。川普總有一天會做完他的任期,但主流媒體對美國人民型塑的台灣形象,一旦成形,就很難改變。長久而言,攸關台灣未來的,是這些人民的政治選擇,而不是川普個人。
如果因為一通電話就放棄批判,或者就此放棄爭取自由派支持的機會,那才是一樁浮士德的交易。
4、「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我們是好國好民」。
等著稿件往返的這幾天,常常想到這句鄭南榕的話。
其實講到底,我們想講的,不過也就是這句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