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意外」當選美國總統已2週,他位於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的川普大樓頓時成為全球矚目焦點,抗議示威人潮有之,拜訪結交的人士也絡繹不絕。全球主要國家領袖更是在第一時間透過電話或外交管道表達恭賀兼提醒之意。日本首相安倍拔得頭香與川普見面,會後才說他對川普很有信心,沒兩天川普就公開宣示,他上任第一天就會退出安倍和歐巴馬最念茲在茲的「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讓急於抱川普大腿的安倍有點裡外不是人。

很明顯地,不管喜不喜歡或是接不接受,隨著川普的當選,美國政壇文化正歷經新的轉變,它更牽動美國媒體輿論生態、民眾對政治的認知,以及國際社會對美國作為全球領導者的信任。

有人說選舉語言是一套,一旦當選面臨執政現實,翻臉如翻書,「髮夾彎」頻現乃正常現象。套用在川普當選後的「變」與「不變」,有些正確,有些則仍待觀察。

川普的變,很明確展現在他較不熟悉的領域,特別是國家安全與外交軍事方面。他迅速公布了國家安全顧問佛林(Michael Flynn)、中情局長龐裴(Mike Pompeo),也透露國防部長可能人選則是前陸戰隊上將馬提斯(James Mattis)。至於國務卿人選出現黑馬,他就是共和黨大老之一、也是上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羅姆尼(Mitt Romney)。

這4個人選,展現川普刻意向國際社會與美國安全盟邦傳達的訊息,那就是,美國不會在外交上走回「孤立主義」,因為前3人都是強硬的「軍事干預派」(Interventionists)大將,力主美國強而有力的國防戰力。而羅姆尼則屬中間溫和派,可以淡化川普與共和黨內反對他陣營的緊張關係,更可以讓國際較為放心。川普甚至一改競選期間的爭議性說法,強調他在諮詢馬提斯等經驗老到的軍事將領後,開始相信不應該對恐佈主義份子進行不人道的逼供罰刑。而原本說當選後要撕毀巴黎氣候變遷協定的川普,也宣示會改採較開放的立場。

只不過百密仍有一疏,川普還是在外交事務上破了功。例如他選後接見的第一位英國政治人物就是英國「脫歐」公投的推手「英國獨立黨」前黨魁法拉吉(Nigel Farage)。這兩位善於操弄民粹的政治人物不僅一見如故,更是惺惺相惜。川普還得意到向英國政府推薦讓法拉吉出任英國駐美國大使,引來英國政府一陣澄清。此外,川普更內舉不避親,說他的女婿庫許納 (Jared Kushner)信奉猶太教,可以協助居中斡旋,促成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達成和平協議,結束以巴衝突。

為了安撫希拉蕊的支持者以及選後反川普的抗議聲浪,川普公開表示不會對希拉蕊的「電郵門案」進行調查,更不會像他在電視辯論場上說的,要將希拉蕊關進大牢。選後第二天川普到白宮會晤歐巴馬時,更是裝得像是小學生一般。畢竟川普雖然贏了「選舉人票」,但在普選票輸給希拉蕊140萬張。若非受惠於美國如此特殊的選舉制度,此時此刻享受當選喜悅的就不是川普。

這些都是川普的「變」,有些出於政治算計,有些是迫於即將執政的現實,有些是來自專家的建言。未來川普還會「變」多少,仍有待觀察。

但川普仍是川普,有他「不變」的地方,特別是在他熟悉的領域以及重大競選政見。例如,為具體回應支持他的選民,他宣示就職後一百天內將首先採取6項措施,包括退出被他稱為「災難」的TPP,取而代之的是能為美國創造工作機會的公平雙邊貿易;能源方面,要撤銷歐巴馬政府對於頁岩油、天然氣、乾淨煤炭生產的限制法令;國家安全方面,他要求國防部與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提出一套完整方案,保護美國的基礎設施,防止網路和其他形式的攻擊;關於移民問題方面,川普將要求勞工部調查所有影響美國勞工的濫發簽證項目;為實踐「清乾沼澤」(Drain the swamp)的「反貪腐」承諾,他要求政府官員離任5年內不得進行遊說,同時終身不得為外國政府充當說客。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並未將廢除「歐版健保」、在墨西哥邊境修建圍牆,以及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等爭議性政見列入優先執行政策項目。

在非政策面,川普更是維持他的人格特點,例如他把選前看衰他的媒體們叫來川普大樓數落一頓。他持續運用在「推特」發文的模式,直接訴諸民眾,讓媒體跟風。當選迄今,舉凡川普一家人要不要搬到白宮、他的家人會否進入內閣都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就連原本川普競選團隊核心成員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Rudy Juliani)以及現任紐澤西市長克利斯提(Chris Christie)被排擠都成為八掛小道消息的頭版。一齣接著一齣政治肥皂劇不停上演,宛如川普電視實境節目重現。

這就是川普為美國政壇帶來的新文化。無論喜不喜歡,它至少還要上演4年。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作者:端木雲(旅居海外多年,曾從事國際新聞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