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政府推動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引發正反兩方衝突,有部分反對者認為,不論輻射劑量的多寡,都不想吃到核災食品。但也有支持者表示,通過檢測的微量輻射是可以安全下肚的。你支持有條件開放和災區食品嗎?新頭殼特別開放線上辯論,歡迎網友線上PK。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東方外海發生規模9.0的大地震,及後續引發的海嘯導致日本東北地區的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一連串的災害事故,輻射外洩災情嚴重。同年3月底,台灣通過立法全面禁止福島及周圍縣市的食品輸入。然而,近日政府卻開始推動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更於11月12日至14日3天於全台各地連續舉辦了10場公聽會,引起各方意見衝突與討論。

反對開放核災區食品的意見指出,人工的輻射毒與自然中的放射性物質不同,受到核災污染的食品若是進入人體,將對人體造成難以修復的傷害,如導致癌症、白血症等疾病,若是孕婦接觸也可能導致胎兒畸形。且台灣並沒有檢測能力能為食品安全把關。

對於政府提出的福島縣全面禁止,群馬、千葉等周邊4縣有條件開放的方案,反對者表示,除福島縣本身以外,4個縣市也有部分地區污染嚴重。同時也指責政府對於開放的討論過程過於草率,不該在這種情況下開放核災區食品。

支持有條件開放核災區食品的意見指出,可以比照先進國家的管制標準,如美國是比照日本國內的管理方式,針對福島、青森、岩手、群馬、千葉等14個縣市的特定食品禁止輸入,如福島的生牛肉、岩手的竹筍、野生蘑菇等。或如歐盟,除了福島等13縣市出產的特定食品需檢附官方產地證明及輻射檢驗證明外,並未禁止任何日本食品進口。

支持者表示,微量的輻射對人體健康並不會造成傷害,且國外如美國、日本不能上市的食品,台灣也不會開放。而開放的條件嚴格,福島縣的所有食品全面禁止進口,其周圍4個縣市的奶粉、水產品等依舊禁止進口,其餘食品必須檢附產地證明以及輻射檢測證明。

新頭殼特別針對有條件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議題,開放線上辯論,歡迎網友前往線上辯論專區,投下贊成或反對的一票,並發表看法。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