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是葉大華先生嗎?」光看名字很容易讓人誤解,錯把今年6月在首場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中,因表決問題與公務人員代表李來希當場對嗆,躍上媒體版面的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聯盟秘書長葉大華,當成一位「先生」,她不以為意地說,自己從小是夾在基隆漁村與眷村中長大的「野丫頭」,參加教會的主日學時,身旁還有許多阿美族原住民朋友,還有帶領她認識社會運動的海洋大學學生。

「除非你成績很優秀,否則不要去台北考試當砲灰」,葉大華表示,她的印象中,學校教育總會侷限學生的視野,只著重於考試升學,高中畢業那一年,恰好遇到六四天安門事件,開始質疑從小在課本中讀到的神州中國,怎會用坦克車對抗自己的人民?考上輔大社會系那一年暑假,到工廠當生產線女工,埋下日後關注女性勞工議題的種子。

躍入水深之處 培力逆風青年

大學加入台灣社會問題研究社之後,葉大華開始接觸核四公投、農民、勞工、原住民等社運議題,到圖書館查詢史料後才重新理解,原來參與228事件者並非課本中的「暴民」,大二那一年又因緣際會地參與野百合學運,種種歷史巧合將她推入關注社會運動的圈子,也體會到政治民主化之後,應該打破資訊被壟斷的專制局面。

「大學因課業的關係,參訪了關注被賣掉從娼的原住民少女機構:長老教會彩虹事工中心,以及擔任關懷安置雛妓的勵馨基金會志工,埋下了後來投身於公益組織的路。大學畢業隔天,我就到勵馨基金會當企劃,後來也負責街頭青少年外展服務,接觸不少邊緣青少年」,葉大華指出,工作8年後她辭掉工作,到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充電,思考著除了把直接服務對象當做個案用以募款之外,能否創立1個小而美的組織,帶動社會變革呢?

研究所畢業之後,葉大華在實務工作與政策規畫當中找到平衡點,確立「青少年不再是社會福利的依賴者,而是權利保障的需求者」的核心價值後,隨即縱身躍入「水深之處」,於2003年與一群青少年福利團體創立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投入最少人關注的青少年議題,推動立法院修改《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並為建教生訂定權益保障法,更與便利商店合作「零錢捐款」,為經濟弱勢且求學不易的逆風少年,開設技能課程、提供教育助學金,在此期間,更花了11年的時間,力促修改《憲法》,將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 

世代正義對話 觸動年金改革火線

台少盟近年來力促修憲,落實18歲青年投票權,也在2015年將此提案送進立法院大門,但也遇到無法立即改變的社會現況,就算克服萬難爭取到900萬人透過公投同意修改憲法,仍要面對社會對於青少年的年齡歧視問題,如何能在此情況下爭取到掌權力與盡義務者雙方的平等對話,打造世代正義的對話平台,仍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葉大華去年曾代表社民黨參選不分區立委,以「只有世代正義,才有公平正義」為口號,期許改變國民黨政府透過各種政治綁架手段,阻礙青年參政與青少年公民權,打破只顧「有選票族群利益」的政治文化藩籬,儘管後來並未當選,卻也透過選戰擴大世代正義的議題能見度,吸引更多群眾關注青年應爭取對等的參政權。

曾多方聲援公平稅制改革、泛紫聯盟、制定國民年金等議題的葉大華,怎麼也沒想到,今年6月會捲入年金改革會議的複雜議題,因呼籲重新檢視軍公教領取的退休金優於勞工階級的議題,發生非預期的激烈唇槍舌戰,因而躍上媒體版面,成為網友肉搜關注的話題。

「社會的資源分配與公平正義,不該更加惡化,在年金改革的過程中,一定會有陣痛,現在的年青人將來要繳更高的保費,也會有痛感,但一定要面對,若再不改革,就是懲罰年輕人及下一個世代」,葉大華強調,未來年金制度該如何改革,才是真正的重點,但要充分討論並溝通,由下而上打破資訊壟斷的框架,讓年金改革更公開透明,才能避免債留子孫,落實世代正義的願景,才有可能做到世代包容與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