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正是熱鬧的年末時節,日本相撲界第六十九代橫綱「白鵬」(Hakuho)親自公布一紙證書,喜孜孜地表示:「已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優勝最多次橫綱!」這則訊息,令人深刻領悟,傳統文化將面臨更多新時代的洗禮。而今後,和尚唸經、牧師領人受洗、老師輔導學生、學生擦黑板、食油廠不加劣質原料等理所當然的數字,是否也都要來一段金氏世界紀錄的認證了呢?

幾天來,日本社會反應平淡。但若不是年節氣氛的此時,這應該會引起軒然大波。最簡單的理由:多數日本人都認為相撲是日本「國技」(kokugi),它的價值衡量應該以日本為準。何況白鵬早於2007年7月已晉升為相撲界最高位階的「橫綱」(yokozuna),2015年7月又獲得第35次優勝,他已大幅超越史上最強32次優勝的橫綱「大鵬」(Taiho)了。無論是相撲的位階,或橫綱的地位,白鵬已是名符其實的大相撲了。所以,如果對橫綱的身分有信心,何須畫蛇添足的金氏認證?

令人好奇的是,白鵬何時申請的?動機又為何?當天所有日本媒體報導,全都是平穩的陳述;已獲得「認證」!卻不見關鍵的「動機」或「申請」兩字。而少了這幾字,彷彿天外飛來一片證書,白鵬只好順手承接的自然。一般民眾也會誤以為金氏單位主動寄來的錯覺。根據「金氏世界記錄機構」的運作程序,所有「世界之最」的記錄都必須事先提出「申請」,通過「審閱合格」後才發放「證書」。白鵬喜悅地公開卻不談細節的謹慎,應該是為退休後的「舞台」所預留的周全準備,且為避免引起輿情爭論,而絕口不提申請程序。白鵬所期待的「舞台」其實是一個特殊的世界,他必須又得回到當初入門相撲部屋一樣的重新開始。而探討這個「舞台」之前,有必要先理解以下幾個相撲相關常識。

 相撲沿革與組織

日本「相撲」(sumo)源自古代祭神慶典時,村中男子在神前所表演的傳統武藝。約17世紀時,演變為公開較勁而獲取獎賞的武道表演,這就是今日「大相撲」(Oozumo)的源流。1909年相撲專用競技場「兩國國技館」在東京舉行落成儀式,從此「相撲=國技」的概念逐漸流傳至今。而相撲的競技台「土俵」(dohyo)和歌舞伎舞台一樣都是限定男人,而禁止女人越步的莊嚴聖地。所以力士上場後,首先對著空中或土俵灑鹽的意義就是為了潔淨上一場的互戰穢氣。而土俵的「俵」字,日文有兩種意思,一是傳統量米單位,60公斤為1俵。另外用曬乾的稻草捆成圓筒狀的草包,稱之「俵」。以草包為底,填上泥土後,堆成方形土台,並在土台地面用「俵」圍成一個直徑5.5公尺的稻草圈,這圈內就是戰場。只要跨越圈外一步,或在圈內先著地者就已輸了。

相撲是日本國技,也是競爭的世界,因此層級分明。一般「力士」(rikishi)泛指所有相撲選手之總稱。從相撲的順位表「番付表」(banzukehyo),由上而下依序為:「幕內」(makuuchi)、「十兩」(juryo)、「幕下」(makushita)、「三段目」(sandanme)、「序二段」(jonidan)、「序之口」(jonokuchi)等六級。「序之口」是相撲界最初級,而「幕內」、「十兩」是菁英,每一位「幕內」或「十兩」力士謂稱是「關取」(sekitori)。流覽相撲部屋的基本資料時,最受矚目的是「關取」人數,這代表部屋的潛力。其中「幕內」又細分為橫綱(yokozuna)、大關(ozeki)、關脇(sekiwake)、小結(komusubi)、前頭(maegashira)等五級,如表1。

如何分辨力士層級?如果在相撲會場外,最簡單的方法,一是看服裝,二是看髮型。根據日本相撲協會規定,十兩以上力士進入國技館時必須穿著和服,且梳好小扇形的「大銀杏」(Ooicho)髮型。而十兩以下力士則穿著樸素的浴衣,腳上是浴衣專用木屐或草鞋,髮型是馬尾繫到前額頭上的「丁髷」(chonmage)。不僅如此,十兩以上力士還會配有隨形跟班的「付人」(tsukibito)幫忙照料行程,而層級愈高所分配人數愈多。付人就是由最初級力士們擔任,所以「進階十兩」是相撲入門後最重要的功課。

 

「大相撲本場所」的運行

1958年日本相撲協會制定一年舉行六次正式公開賽法則,因為是國技,而不是一般賽事,所以正式名稱為「本場所」(honbasho)。

每場所如表2都在奇數月舉行,且每次東京場所之後就是到地方,再下一次又回到東京的運行。分別為:1月初場所(東京)、3月春場所(大阪)、5月夏場所(東京)、7月名古屋場所(名古屋)、9月秋場所(東京)、11月九州場所(福岡)。

每個場所15天,每次約從第一或第二個周日開始舉行,至15天後的周日結束。每場所的最後一天,與歌舞伎公演最終日都同稱為「千秋樂」(senshuraku)。「本場所」15天的戰績總合最高即為優勝者,橫綱白鵬共計35次優勝是指2006年5月至2015年7月之間,戰勝35次「本場所」所獲得優勝之意,而不是贏35天而已。而「本場所」15天的戰績中,如果勝日總計超過8天以上稱為「勝越」(kachikoshi)。反之,低於8天稱之「負越」(makekoshi)。例如贏8天輸7天,就是驚險過關的「勝越」。又如果贏7天輸8天,就是只差一點的「負越」。

依規定連續兩個「本場所」都呈「負越」時,則降一級。例如夏威夷出身的「小錦」(Konishiki)於1987年晉升「大關」,地位僅次於「橫綱」。可是7年後不僅戰績低迷,且一再「負越」,因此從「大關」被降為「關脇」。之後兩個「本場所」又連續「負越」而繼降為「小結」,最後以「前頭」引退。這期間,他也被晚輩超越了。

相撲的世界,沒有永遠的天王明星,而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且是「不進則退」的修業。

作者:黃稔惠(日文譯者、日本民俗藝能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