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報導,IBM公司將和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合作利用超級電腦華生(Watson),開發治療癌症的方法。華生將蒐集東京大學擁有的日本患者數據並加以分析,再依據基因資訊,最短10分鐘左右找到適合個別患者的治療方針。由於是否易患癌症因人種和地區的不同而存在差別,如果能在日本取得研究成果,可望應用在亞洲人的癌症治療。
在北美,自2014年起,約有20家醫療機構利用華生啟動了醫療領域的研究,但在亞洲尚屬首次。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推算,2012年有約1400萬人被診斷為癌症,而其中近一半生活在亞洲。
在歐美,因癌症而導致死亡的人數呈減少的趨勢,但在亞洲等其他地區卻在增加中。尤其是在亞洲,胃癌和肝癌的患病比例較高。IBM認為,醫療是華生的巨大潛在需求領域,將自2016年起,向研究機構和醫療機構推銷此類服務。
日本IBM將把日本國內外論文和藥物的效能等最新數據輸入華生。華生可以理解文章,因此可在短時間內閱讀大量數據。東大醫科研究所將輸入從日本癌症患者的血液和組織中提取的基因數據等。
即使是相同類型的癌症,使用藥物時的療效和副作用也因人而異。華生將根據資料庫,向每個患者提供副作用少、療效更好的藥物等適合該患者的治療方案。東大醫科研將自2015年夏季起,啟動根據患者的癌細胞尋找最佳治療法的研究。
因為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變異很多,長久以,來專科醫生往往需要查閱龐大的論文和治療數據才能找出對病人的最佳治療方式。而與人工作業相比,華生的速度可以快1000倍以上,能將人類數周完成的工作縮短至10~20分鐘左右。如果能最快找到最佳的治療方法,在癌症病情加劇之前,患者就可以更即時獲得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