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語:Bucureşti;英語:Bucharest)市中心,21日舉行25年前「1989羅馬尼亞民主革命」的追悼儀式。當時,羅馬尼亞的共產黨政權倒台、完成政權輪替,但卻是除了前南斯拉夫以外,東歐民主化劇變中唯一以流血形式完成的政權更替。

根據日本共同通信社22日布加勒斯特報導,21日在嚴峻的寒冬之中,市民們聚集在大學廣場,那是當時大規模反體制的示威抗議舞台,大家重新感懷在流血事件之後終於到手享有的自由。

就在同一個廣場,時光回到25年前,在1989年12月21日的夜晚,大多數的羅馬尼亞人民為了追求自由,抗議羅馬尼亞共產黨總書記西奧塞古(Nicolae Ceauşescu,1918年1月26日-1989年12月25日)的獨裁政權,進行大規模的示威。軍方對民眾開槍,造成多數人死傷。示威抗議一發不可收拾,當年22日共產黨政權隨之崩解。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1965年開始擔任總書記的西奧塞古當年25日和其妻子被槍決,而羅馬尼亞政府在處決了西奧塞古夫婦後立即宣布廢除死刑。

25年後的2014年12月21日,羅馬尼亞人民用蠟燭在路上排出「英雄永遠不死」的字樣緬懷當時參加示威抗議的民眾,並追憶紀念革命犧牲的勇士們。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1990年5月,羅馬尼亞舉行大選,救國陣線獲得勝利,但救國陣線的很多領導人原來也出自共產黨,他們執掌政權後仍有利用國家機器和媒體打擊反對派的行為。

縱使如此,由於羅馬尼亞結束一黨專政,實行民主化及多黨制,多個政黨可以輪流執政或組建聯合政府,但由於彷效法國實行半總統制,總統及總理權力相當,因此經常關係出現不調和,現任總統特伯塞斯庫(Traian Băsescu,1951年11月4日-)更兩度被反對派控制的國會彈劾,但最終在全民公投中獲得民眾的支持,未能通過。

其他東歐國家在東歐劇變後原共產黨在議會或多或少還都能保留幾個席位,或改名為社會黨或社會民主黨參與選舉,唯獨羅馬尼亞例外:共產黨被勒令解散(後撤回)。

民主化並沒有立即帶來羅馬尼亞經濟的好轉,由於處於市場經濟轉型期,加之新政府限制工資及商品價格,致使失業率大幅上升。1996年的失業救濟金改革後,羅馬尼亞的經濟才有所好轉。

近年來在羅馬尼亞國內掀起了一股回味並重新評價1989年民主革命的風潮。羅馬尼亞在野的極右派政黨「大羅馬尼亞黨」(Partidul România Mare,PRM)領袖圖多爾(Corneliu Vadim Tudor) 2010年曾表示:「西奧塞古是一位偉大的領袖,儘管他犯下巨大的錯誤,但他的功績同樣巨大,這一點任何人不能否認。」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