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示威抗議已經超過1個月,國際媒體依舊密切注意。《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於台灣時間今(31)日刊出1篇〈台灣與香港:早就告訴你了〉,指出香港局勢加添了台灣人對中國人的不信任感。

這篇報導指出,中國提出來保證香港自治的「一國兩制」原本是為了招徠台灣而設計的,但沒有引起什麼正面的回應。中國會拒絕香港民主派示威人士的訴求,一點也不令人訝異,但這場衝突讓台灣人更沒有興趣與中國統一。

報導指出,台灣總統馬英九自2008年勝選以來,已經將台灣的經濟與中國拉得更近。中國期待如此一來可以為政治統一鋪路;但即便是馬英九也主張這個民主的島嶼有權捍衛自己的主權。香港出生的馬英九,也已表態支持當地的民主運動。在雙十國慶,馬英九要求中國領導人應該讓香港成1個與大陸不同的民主地區。

台灣的反對黨也支持香港的示威。民主進步黨長期以來就希望能正式宣告台灣從中國獨立。晚近該黨比較沒有那麼強硬,並且急著告訴選民自己也能與中國搞好關係。然而民進黨的支持者很自然地會同情香港的示威群眾。

台灣的學生特別對中國的步步侵犯感到憂心。他們擔心馬英九與中國之間的協議會帶來政治上的後果,讓台灣淪為另1個香港。為此,台灣的學生在今年3月發動了「太陽花運動」,佔領國會來抗議政府與中國的服貿協議。10月1日,5千多人於自由廣場以雨傘替代太陽花,在台北為香港的朋友們打氣。

對一般的台灣人而言,香港的這場運動衝擊有限。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已經活在民主社會中,而且有些人把中國視為外國。

這篇報導注意到台灣的媒體對香港這場運動的處理問題。雖然3大報都大篇幅刊載香港的情勢,但親中財閥蔡衍明的《中國時報》卻不太報導。在香港警方施放催淚瓦斯時,《中國時報》卻全版談棒球。

台灣的電視台一開始也不怎麼報導香港情勢,這固然可能是他們太過偏狹,但也有人指控他們對中國太軟弱,電視台老闆不是在中國做生意,就是想在中國做生意。直到社群媒體群情激憤,電視頻道才增加相關的報導。

《經濟學人》這篇報導指出,馬英九所領導的國民黨在今年年底的縣市長選舉預期會選得很差,這倒跟香港因素沒關係,而是政府施政太差。馬英九在台灣歷任總統中聲望墊底,正在為3年內出的第4起食安風暴焦頭爛額。

《經濟學人》這篇報導在結論中說,中國當局的台灣政策不太可能做出太多修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說台灣問題不應該留給下一代。然而,與中國決策者親近的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蔡瑋認為,習近平在諸多棘手的外交問題中,不會想要再多上台灣的麻煩。香港、南海、東海等問題加在一起,中國並沒有多餘的心力處理台灣。無論如何,對於台灣,習近平還是得等下去。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