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今(10)日公布一份調查顯示,台灣年長老人明顯「自我感覺不良好」,有6成老人認為自己是體弱多病,另外有超過4成老人認為是別人的包袱。國健署長邱淑媞表示,台灣年輕人對老人的看法反而正向許多,甚至有高達8成以上的年輕人認同老人「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她也認為「老」不是問題,身心的活躍程度才是關鍵。

國健署今日公布「健康行為危險因子」老年刻板印象調查結果,針對2013年共24,624位15歲以上民眾進行調查,並詢問「老人是否體弱多病」、「老人是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老人是否為家人或社會的負擔」、「老人是否沒有工作能力」等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年輕世代中只有22.9%的比例同意老人體弱多病;且高達8成以上認同老人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認為老人是「家人或社會的負擔」及「沒有工作能力」的比率只有14%及16.8%。

邱淑媞分析,可能離「老」還太遠,所以15至29歲的年輕世代對老人看法較為正向。

在年長者的調查結果部分,有61%的人認為自己體弱多病,44.3%的人認為老人是別人的包袱,顯見台灣老人的「自我感覺不良好」。對此,邱淑媞則說,認為自己健康狀況好的老人中,也有50.6%的人同意老人「體弱多病」;如果自覺健康狀況不好的老人,比率更高達75.3%,且年齡越大,越認為老人是家人或社會的負擔。

邱淑媞分析指出,雖然近9成老人至少有一項慢性病,有5成更患有3項以上,但慢性病不等於體弱,人老心不老,如果年輕人都不看輕老人,那老人們更應該破除傳統觀念,迎接美好黃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