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杜絕「汞」公害,世界各國歷經4年艱困談判,終於達成一項新的國際公約《水俁限汞公約》,以有效遏制汞的使用、釋放和排放。該公約於10月9日今天正式開放簽署。

根據聯合國新聞中心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 8日發表新聞公報指出,140多個國家經過4年的艱苦談判,通過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控制汞使用的《汞問題水俁公約》(俁,讀音同「宇」)( Minamata Convention on Mercury)。

《汞問題水俁公約》規定,應控制並減少重金屬元素「汞」的使用、釋放與排放,包括醫療設備,如溫度計,以及採礦、水泥和燃煤電力行業的節能燈泡等。在2020年禁止進出口含汞的產品,包括電池、開關和繼電器(Relady,又稱「電驛」)、幾種類型的節能燈泡(緊湊型螢光燈)、含汞的冷陰極螢光燈、外部電極螢光燈,以及含汞的肥皂和化妝品等。

  

《汞問題水俁公約》並將限制汞在手工業和小規模金礦開採業的使用,如使用汞從含礦岩石中分離出金子等。再者,該條約還將嚴格控制各種大型工業設施的汞排放與釋放,包括燃煤發電站、工業鍋爐以及一些金屬冶煉廠。

  

《汞問題水俁公約》是根據日本水俁(Minamata)這一城市而命名的。在20世紀中期,汞污染給日本九州熊本縣的水俁市帶來了嚴重的健康威脅。

10月水俁市舉行的特別會議上,正式宣佈開始開放簽署《汞問題水俁公約》。日本、挪威和瑞士,已經承諾為快速行動提供初始資金,直到條約生效,預計需要3到5年的時間。

環境署(UNEP)最近的一份報告《2013年全球汞評估》指出,亞洲是最大的汞排放地區,幾乎占全球汞排放的一半。該報告還發現,約260噸蘊含在土壤中的汞正在被釋放到河流和湖泊中,給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嚴重威脅。

汞及其化合物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系列嚴重的危害,包括對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損害,尤其是年輕族群。汞還會損壞腎臟和消化系統,汞攝入量過多還能將造成記憶喪失和語言障礙等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