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華格納(1813~1883年)於本月22日誕生滿200年,德國各地均紛紛以音樂會及雕像揭幕儀式紀念他的誕生。另一方面,華格納生前反猶太主義的言行,在他過世後被納粹拿來作宣傳之用,德國的媒體也將此來龍去脈詳加報導。
根據日本共同通信社23日報導,德國東部的萊比錫是華格納的出生地,公開了一尊約1.8公尺高的青年時期華格納塑像。塑像後面則豎立了約4公尺高的巨大黑影,表現象徵了華格納受到希特勒醉心、納粹利用,因而衍生的巨大影響。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華格納(德語:Wilhelm Richard Wagner)是德國歌劇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上承莫扎特、貝多芬的歌劇傳統,後面開啟了後浪漫主義歌劇作曲潮流,理查‧史特勞斯緊隨其後。同時,因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複雜性,成為歐洲音樂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
華格納與尼采曾是關係很好的朋友,他們的友誼維持了十年,當華格納改變其音樂風格之後,尼采與他決裂,稱他是一個狡猾的人,稱聽他的音樂使人瘋狂。1878年1月3日,華格納將《帕西法爾》贈送給尼采,尼采寫了最後一封信給華格納,並回贈自己的新書《人性,太人性的》,1888年,尼采寫作《華格納事件》和《尼采對華格納》正式的表述出自己對這位昔日好友的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一直因為華格納的反猶太主義思想以及納粹的原因(希特勒非常喜歡華格納的作品),一直有一非正式的禁令,以色列國內從不上演華格納的作品,不過這些年來稍有鬆動。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